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留學緣起

留學路的起點,無疑的是確定留學的志向和找尋感興趣的研究領域。

在念大學時,感覺研究這兩個字是非常遙遠的名詞,實驗室更像無形的牢房,
儘管大學成績足夠直接申請國內碩士班,但完全不在當時志向內,
2005大學畢業的夏天,頂著大平頭向成功嶺報到,年輕氣盛的23歲,到處向制度挑戰,
棉被亂折一通,營外喝酒,不背守則,唯一像英勇國軍的就是充沛的體力,
有人認為當兵是浪費生命,如果真的是浪費,為何一旦回憶起又有說不完的故事呢?

我觀察到總有一些人可以充分運用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尤其是那些念完博士,或者當完兵準備出國的人。我們每天生活在一起,多少受到他們的影響,但出國旅遊對我不陌生,出國念書卻是完全沒有頭緒。從他們身上我稍稍對高等教育有點概念,也從他們那得到留學前的準備工作。於是,留學逐漸成為未來的選項之一。
在金門放假或留守時,ETS的GRE和TOEFL成為我的夥伴,儘管不知道能吸收多少。

退伍後的兩個月內 ,2006年底,分別考了GRE, GRE chemistry和TOEFL,當時的想法是,考怎樣的分數申請怎樣的學校,再合理不過。也迷迷糊糊的寫了研究計畫和自傳。當然也有去台北南陽街問代辦,他們普遍認為我的GRE成績不好看,希望我能補習考高一點,申請名校。可是我完全沒有這樣的動力。 於是我自己申請美國5間學校博士課程,5間碩士課程,2007年初紛紛得到消息,全軍覆沒!!

是GRE, TOEFL成績不夠嗎? 我懷疑!! 為了尋找答案,毅然辭去當時的工作,當起背包客到紐西蘭這塊淨土,一個月的沉澱、思考。我體悟出光有留學志向是不夠的,還要有相當的研究熱誠。熱忱在哪裡,心就在哪裡~~~

為了找尋研究熱誠,我給自己兩年的時間,沒找到就乖乖當工人吧!

我開始認真的思考研究的意義,在中醫所和吳天賞老師實驗室當研究助理期間,鐘鈺旻學長和湛琇惠學姊非常有耐心的教導和分享知識和研究經驗,為我的研究領域開了一扇窗。不過,他們長工時的辛苦工作卻讓我對攻讀博士卻步。對我而言,五年的青春全放在實驗室是不值得的。

一年半過去了,2008年冬,我再次的著手留學申請,一樣的GRE, TOEFL成績,不一樣的是這次的研究計畫和經歷比起上一次明顯扎實,再經由留學主義陳繼維加以潤飾,投了6所美國,6所英國的學校,6所美國學校一樣全部槓龜,英國則有兩個實驗室對我非常感興趣。一個是位於蘇格蘭Aberdeen的化學系,一個是英格蘭Nottingham的藥學系。原來,我的熱誠不足以感動美國教授,而相較浪漫的歐洲教授,卻相信我是塊璞玉。

終於,我有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