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福爾摩沙的收藏 (2) - 九份金瓜石

2007年,我25歲的夏天,我從紐西蘭回來,落腳台北的研究機構。

一個豔陽高照的周末,我打電話問在台北的一位女孩想不想去九份走走,她沒好意思拒絕就隨我上了山。青澀的臉龐投影著兩顆充滿稚氣的心,照耀在山城的階梯上。當時,這裡並沒有戀戀風塵中鄉愁的苦澀,更沒有我成長的記憶。然而,七年之後夏天,這座山不老的山城不但留住了我青春的軌跡也見證了我七年的戀情。

當年,要是沒有這趟旅程,或許今天我不會牽著這位女孩的手,回到這裡。於是,和菁桐平溪一樣有著採礦風華的九份與金瓜石,成為我福爾摩沙收藏的第二站。
星期六吃完飯的午後,我們跟隨觀光客的腳步,搭乘電聯車來到瑞芳車站,火車站對面不遠的站牌,在這裡等車的遊客,都有著相同的目的地 - 九份與金瓜石。不一會兒,巴士便停在窄窄的九份老街口旁,下幾乎整車的人,接著載著整批上車的人龍前往金瓜石。
一走進老街,宛如置身觀光夜市,左邊飄來牛肉麵香、右邊傳來臭豆腐味,一回頭又是烤香腸、花生捲。遊客們邊走邊逛邊吃,一面還不忘騰出手來照張美美的相片。我們打算先去旅館放行李、稍作歇息,等黃昏時分再出來湊熱鬧。
沿著基山街走到底端,拋開了滿街的觀光客,來到了這間精巧可愛的民宿-閒晃的九份。這是一間去年才剛開張的小旅店,服務人員非常熱心招呼,並為我們奉上茶水。服務人員在詢問我們的行程後,推薦我們住它在金瓜石的另一個分館,那裏的房間與設施比九份好,而且民宿還主動提供景點接送服務。
卸下背包喝完茶後,踏這輕鬆的步伐回到基山老街。我們逗留在賣紀念品、古玩店以及裝潢復古的茶樓。有些店很明顯的是做外國觀光客生意的,尤其是茶葉和鳳梨酥堪稱這裡二絕。極為精緻的包裝,印著斗大的台灣製造標語。另外,印有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吊飾、T恤以及全台知名景點的明信片也是隨處可見。這些紀念品越做越精緻,連我都忍不住掏腰包,買了幾張明信片與印有台灣地圖的桌巾。
所有店家中,最吸引我的是這間兒時記憶的柑仔店,以及許多混合創意與歷史韻味的茶樓。小鎮的藝術氣質在經由茶、陶、畫傳達到每位旅客的心中。隨著夕陽西沉,一盞盞大紅燈籠點綴了山城的夜晚。這裡曾是掏金時期,掏金客們難得享受生活的角落,事過境遷,走了掏金客,來了旅行團,這裡仍是日日顧客盈門,山城裡永不熄滅的燈火。
短短的豎崎路階梯上,踏滿了日本遊客們的足跡,就算流了滿頭汗,花了妝,也要在鏡頭前留下一抹笑顏。
正沉浸在宮崎駿的世界裡,腦中突然浮現民宿服務人員的提醒,老街裡的店家七點左右就會打烊,吃晚餐要趁早。一向對食物冷感的我,這會兒由Polly當導遊。轉個彎,我們先去回味九份國小底下的安阿柑姨芋圓,生意好到排隊從店門口一直垂到豎崎路的階梯上。店裡的阿柑姨們各個擺張撲克臉,讓原本該Q的芋圓們變得鬆垮垮的。反觀隔天,我們嚐到基山老街上另一間芋圓,笑容可掬的賴阿婆,揉出來的芋圓可是又大又Q,一碗吃完還想再來一碗,連坐在我們對面的老外也吃得津津有味。老街裡的阿蘭草仔粿更是名不虛傳,也是Polly來九份必買的伴手禮。
老街中,很多店家都會把藝人的到訪試吃照片或是簽名掛在門口吸引遊客,甚至還有老闆與總統的合影,真不懂這是哪門子的宣傳方式。藝人試賣藝的、總統是管國事的,他們對於美食很可能根本一竅不通。對我而言,這些照片與簽名遠不及一張衛生署食品檢驗安全證書有說服力。
油膩膩的金枝紅槽肉圓是九份的另一項名產,QQ的外皮搭配帶有嚼勁的紅槽肉,讓口水不停地分泌著,可惜除了又辣又鹹的醬料味外,似乎吃不太出肉圓本身的味道。
 再來是Polly最愛的脆皮臭豆腐,可能是肚子餓的緣故,屁股還沒坐熱,整盤的臭豆腐就被我們一掃而空。吃了兩個重口味之後,想說吃個魚丸湯洗洗口腔,沒想到這間魚丸伯仔的魚丸像是丟在湯裡的麵糊,吃不出魚丸味,旁邊的豆包和冬粉,也只吃得出厚重的醬料味,我真的很不想浪費食物,但更不願對不起自己的腸胃。
 再來一串烤臭豆腐,也是今晚吃到最好吃的一道了。然而,經過一連串的調味料轟炸後,已經不知道是吃飽了,還是對這裡的食物已失去信心。這樣重鹹的口味是傳承著過往採礦時期的習慣,還是為了迎合日本大陸的觀光客的味蕾,就不得而知了。
為了怕晚上拉肚子或餓肚子,我們買了藥膳蛋和護理長的店滷味回家當宵夜,當然,少不了一瓶沁涼的金牌啤酒。
在僅能單向通車的山間小徑上,民宿的接駁車小弟特地停下車來,取個適當的角度,讓我倆好好欣賞這山泛黃的流金歲月。
晚間八點,我們是入房的最後一組客人,和櫃檯拿過鑰匙後,我馬上跳進浴室沖涼,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欣賞今晚溫網納達爾的比賽。房間並不大,走的是溫馨路線,酥軟的彈簧床和羽絨被是今晚最滿意的地方。
隔天早晨睡到自然醒,賴到十一點退房前的最後一秒。民宿中式清淡的地瓜稀飯早餐,淨化了昨天重鹹的腸胃,然後舒舒服服地搭乘接駁車開始第二天的金瓜石之旅。
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園區是老少咸宜的踏青好去處,入園費由新北市政府吸收,一進到園區就有熱心的服務阿姨來向我們導引路線,還貼心的幫我們把背包寄放在遊客服務中心,充分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順著參觀方向,先是參觀日式的老舊宿舍、郵局、煉金樓、太子賓館、環境館。我的日記本裡因此印上了各處的紀念章。今天雖然是星期天,郵局的工作人員賣力的在門口擺攤,招攬生意。園區客處都有服務阿姨為我們照相、解說,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動。
也許有時我會被把寶島說成鬼島的媒體,搞得烏煙瘴氣。但走出戶外,不要透過攝影機的偏狹鏡頭以及記者們的斷章取義,真正的台灣是充滿熱情及活力的島嶼,公務人員也不全是缺乏工作熱情的米蟲,至少在九份與金瓜石的他們,值得大家的掌聲。
在優雅的日式建築園區內用餐,極為合理的價格搭配風雅的環境,是在金瓜石的一大享受。比起昨日九份老街的喧鬧用餐,可謂天壤之別。我們在金水茶坊的角落坐了下來,吃飯、閒聊寫明信片,度過一兩個小時的午後閒情。
趁著太陽睡午覺時山邊起了點霧,金瓜石籠罩在迷濛之中,多了些飄渺不真實的憂鬱氣氛,也是我印象中九份金瓜石該有的意象。午後的園區竟悄悄地,街上只剩調皮的我和Polly。我們爬上了廢棄的日式金瓜石神社,用滿身的汗水迎接山上的涼風。
爬上山巔不過癮,我們換上了工人裝,鑽進山裡的坑道中。進入本山五坑舊坑道內,不知道是裝了室內空調還是地下水氣帶來的涼意,我居然一直賴在洞裡,等到其他旅客都出坑了,才繳回安全帽。雖然博物館是說讓遊客親臨當時採礦工作的情境,但我相信礦工的工作環境,絕對不是像這樣涼爽舒適的。
走出礦坑重見天日,接著進入隔壁的黃金館。館內陳列泛黃的礦工證、薪資補單以及老照片深深的吸引我的目光,這些栩栩如生的物品,見證了山城中掏金的歷史,我坐在一片漆黑的放映室裡,看著一幕又一幕村里耆老對金瓜石過去的回憶,他們的五官幾乎被皺紋給佈滿,他們的言語要看著底下的字幕才能明白,金瓜石的掏金潮已走入歷史,他們的存在拉近了我與這段歷史的距離,也加深了我對篳路藍縷開墾先民的感念之情。
歷史的重量,勝過館內那塊兩百二十公斤重的黃金,玻璃櫃裡歷史文物的價值,也勝過每塊黃金所帶來的價值,因為那是獨一無二,搬不走也複製不了的歲月印記。
傍晚下山前,我們回到了九份,老街的食物實在不值得眷戀。找了間與海景對話的茶樓,一面吃飯一面等待黑幕落下。海悅樓樸質的裝潢以平實的價位與阿妹茶樓對望,吃什麼對我來說已不是重點,此時此刻,九份山城已悄悄的納入我福爾摩沙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