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十八堂夜裡的登山課

身為生活忙碌緊湊的上班族,若要每周擠出一個晚上上課,必定得有充足的熱情與堅強的信念,尤其是上的課不是教人賺錢升學的補習班,也無法因為聽課而增加有形的財富。

高山嚮導室內講習課在今天畫下句點,四個月來,每個星期三我總是第一個離開辦公室,衝往路途遙遠的三重,十八個夜裡,24位學員刻苦的齊聚在狹窄的倉庫中,被一堆鞋子背包所圍繞,聆聽登山學長前輩們豐富的經歷,就像閱讀一本本的武俠小說般,引人入勝。聽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用高強的武功,在資源缺乏、天氣變化萬千的高山上,巧妙的化解遇到的各種問題,問題小的如教導隊員調整行進步伐,問題大的攸關隊員性命。
課程內容精彩豐富,包含了高山氣象與天文、高山事故緊急處裡、繩結、地圖判讀與定位、登山法律常識、帶隊技巧等等。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判斷,都可能決定了在山上的平安或災難。在山裡,保護我們的是健全的的裝備、硬朗的身軀以及充足的登山知識,高山嚮導的功能就是教導隊員如何善用裝備,調節身體狀況以及在發生意外時能做有效的處置。而上課教官灌輸給我們的滿腹經綸及熱血,為了就是讓我們在帶隊實習時能有深刻的體會。實習是最有效驗證訓練成果的方式,雖然我在實習的過程中,總是有風和日麗的天氣、健步如飛的團員,我有幸可以恣意的和團員們一同享受美景。

高山嚮導課程留給我的,不只是這些山裡的回憶。

山裡的物質資源缺乏,每一頓飯、每一口水的取得都不像平地般的理所當然,身體更要自己照顧好,團員裡任何人身體的不適都會為整團的負擔。到了山上,所有團員便自然的成為了生命共同體,牽一髮而動全身。嚮導的靈魂,就是要的帶領這些來自各地、有著不同登山目的的"小我",將"大我"的隊伍平安快樂的完成每次的登山活動。於是,實習是一段不停的替團員設想、一直將自己的慾望降低的歷程。於是,肩上背包越背越重,裡頭自己的東西卻越來越少,剩下的是責任的重量。走的路程越來越久,欣賞風景的片刻卻越來越短,大部分的時間念茲在茲的是團員們的安危。

同學們所談論的,不是炫耀挑戰過多少座百岳或者是比較登頂的次數,而是分享在登山時,幫助山友解決困難的種種心得。我們這群愛山之人,從剛開始在意自己沉重的背包及有限的體力,漸漸開始留意到高山上的風雲變化及花草樹木,繼續昇華到關心團員們的感受與心情。

在課程結束時,我突然頓悟,原來十八堂夜裡的登山課,台上的教官是天使的化身,藉由登山帶隊的過程,教導我們服務的人生觀,灌輸我們愛人也愛山的觀念。當山裡的嚮導越多,登山遊客的安全就越有保障,我們的國家社會何嘗不是如此?

或許之後,忙碌的生活讓我遠離了高山,人畢竟會衰老,課堂裡教的登山技巧可能也會隨著科技進步而過時,但真正受用一生的,是在教官與嚮導們身上學習到團隊合作以及服務人群的價值觀。

50梯的高山嚮導夥伴們,我們山上見!!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戀愛紀念冊2015 (上)

七月份,鳳凰木綻放的日子,是許多精彩故事的開始,旅行、當兵、準備留學,夏天的陽光總是帶給人們無限可能。
十二年前的仲夏,大三暑假的年華歲月,買了張前往米國賓州的來回機票, 打著尋訪世界頂尖學校,學習英文的旗號,花了十來萬新台幣,一整個暑假從波士頓、 紐約、紐澤西、費城晃到華府,
結果,數年後申請的美國研究所,全都以槓龜收場;英文,也沒有因為這趟旅程而變得流利,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這趟北美之行最大的收穫,
反而是認識現在交往的女朋友 - Polly。
八年前的夏天,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外派在陽明大學做天然物分析純化的助理,
在台北停留短暫的四個月中,沒有學到太多的天然物知識,倒是結識了學長鐘鈺旻與學姊湛琇惠,以及開始修人生第一場戀愛學分,Polly從此長期駐紮在我的生活中。
那年起,我們攜手走過了台灣的千山萬水,共賞幾年異鄉的月光後,最終又回到了相戀的都市 - 台北。假日的空檔,很喜歡把這些年歲月流過的痕跡,藉由照片的串聯,慢慢的將故事倒帶、細細回味,雖然我還沒到該回憶當年的年紀。

我發現,生命中許美好的相遇與回憶,常常不是我們刻意的安排,
那些看起來毫不相關、一開始並不隆重的相遇,
卻是最後結果的花蕊。
曾經幻想第一名的女朋友是學美術的藝術家,帶著不食人間煙火的從容,讓我隨著她魔法般的眼光,遨遊在世俗以外的世界。
第二名的女朋友是村裡或山裡的原住民姑娘,有著黝黑而健壯的體魄,我願當她的小跟班,隨著她在山林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躬耕、打獵生活。
可惜,我心目中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女友,從未出現過。

和Polly在一起八年,一起通過了人生的起伏轉折,
我才逐漸地體會到,兩個人在一起,最珍貴的是在彼此的身上,倒映著自己的影子,
你的故事裡有我當配角,我的故事中有你當陪襯,
我們共同的回憶形同美酒,讓時間點滴的醞釀,越陳越香。
於是,從不懂得過節過生日的我,開始策畫我們的周年慶之旅,有別於福爾摩沙的收藏,試圖探訪新鮮的景點,這回我們要循著過往的足跡,找尋孕育我們愛情的每個角落。
第一站選擇了台中,一個總是被我們輕輕帶過的城市,東海大學裡整片鬱鬱蒼蒼的樹林,散發出悠悠的涼意,尤其在七月的溽暑。

一晃眼,左邊與右邊的照片,相隔了七年的光景。
Polly往昔的淘氣,也被幾分熟氣給取代,提醒了我們盛年不重來,歲月不待人。
Polly改不掉的是到處吃甜點的習慣,我卻永遠體會不了甜食對女人的誘惑。
我們看著台中高樓的興起,以前到台中遍地是Motel或是小型商務旅館,現在多的是五星級高聳入雲的氣派飯店。
以前必逛的科博館、逢甲夜市,近年來也多了國美館、綠園道等選擇。
我們沒有太多在台中的共同回憶,但這城市的善變,滿足了我們無止盡的好奇心。
相較起往年的夏日,隨著年紀的增長,工作的繁忙,
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由自主的被推向越來越務實且單調的生活模式,
過度的異想天開與理想爛漫被視為不成熟的行為,

所以,我想趁著軀體年華老去、思想被世俗的眼光漸凍之前,
繼續寫我們倆的戀愛紀念冊。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識人適用

2014年底帶我的主管離職後,基於對於案子的熟悉度,上級希望我暫時代理她的職位,原本她手上的部分職務就交接到我身上,包括了兩個案子,還有她門下的兩名組員。印象很深刻的是主管離職前告訴我,有不懂的地方就盡量的問,大家都會想辦法幫助你解決,因為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我一直聽從她的忠告,因為憑我一隻菜鳥,別說撐起一片天,連天上飄過一片雲,就開始擔心打雷下雨,還好我的主管有求必應,不斷提供正面的能量,讓我不必總是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

半年後,也就是2015年四月,上層主動調遷我為管理職,我明白公司對我有一定的期許,卻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單論本質學能,部門內多的是英雄豪傑;單論資歷,我更要排到門外,雖然看不懂這局是怎麼下的,只能本著一貫的態度,盡力的將交辦的任務做好。只不過,換了個職位,不是光靠盡力就可以達成使命的。雖然對於領導,在十年前下部隊當排長時,連長便和我說:肩上的官階是用來扛責任的,不是拿來出操的。顯然的,換一個職位,必須換一個腦袋思考,當一位值得信賴的研究員與當一位值得別人效力的小主管,需要掌握的能力也截然不同。

於是,我開始向仿間的讀物取經。陸陸續續讀了這樣說,成為一流的主管(先覺出版)、台積DNA : 年輕工作者的40堂修練課 (天下文化)、工作DNA. 駱駝之卷(大塊文化)以及第一次當主管就該學會的領導技巧 (大樂文化)。書中有些概念讀起來,是懂非懂,比如「主管不必被部屬喜歡,但一定要被信任」、「與其想掌權,不如勤溝通」,雖然大部分的論述或故事當下讀了覺得非常有道理,卻在幾天後全還給了作者。畢竟管理是種人的智慧,也可以說是種藝術,不像工程有手冊可查、科學有邏輯可循。 
真正讓我對領導有所體會的,是走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上,六月份帶隊上雪山的那三天。20名團員的組織大小就像我們的部門,隊員們上山的目的包羅萬象,有人上來圓夢、有人跳脫現實、有人想紓解工作壓力、有人想捕捉高山美景、也有人把爬山當鍛鍊,有人糊裏糊塗地報了名,也有人被朋友硬拉上山。無論動機為何,一到了山上,所有團員自然形成了生命共同體。好的嚮導,不是將所有隊員通通都無條件的帶上山頭,而是在評估天候、路況與隊員身體狀況後,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隊員們此行的目的。

嚮導的使命
是在行進過程中,隨時注意隊員身體狀況,給隊員安全感,
明確的說明行進的時間與地點,讓隊員有目標,對未來有期待,
適時的分配任務給隊員,讓隊員有歸屬感,互相扶持。
我們謹慎的恪首三個應該、一個禁忌。
應告知,是否有告知;應注意,是否有注意;應作為,是否有所作為。
最大的禁忌就是「遺棄隊員」。

登山如此,工作亦然
每個人工作的目的也不同,有人為了實現理想、也有人為了養家餬口、也有人想交朋友、當然也有人只為了和家裡的人交代。一個案子的進行,需要各研究員的分工才能完成。
英明的主管,並不是將每個研究員都訓練成通才,而是在了解研究員的特質、處境後,識人適用。

主管的職責
是在工作與生活中,給研究員都有成長的空間,
案子的執行,讓研究員有明確的目標,對計畫的來攏去脈有一定的了解,
促進研究員思考,以討論代替指令,
我的上司們用以上的方式,讓我快樂的工作,
我期待能將此快樂傳遞給與我合作的夥伴,
因為Pleasure in the job puts perfection in the work

嚮導們各有各的領隊風格,主管也是。
相較起專業能力,管理能力是比較需要時間累積的,
很幸運的,我屬的部門團體中,就有很好的榜樣可以學習,這是書本上和Google都找不到的珍寶。也許幾年後,對於領導的體認會推翻今天的想法,也有可能,我根本不是塊當主管的料,
但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潮來潮往

潮來又潮往,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2015的上半年,公司的人事處動作頻頻,左手畫著願景,右手提振士氣,連對於人情世故遲鈍如我的人,都能感受的到上層力求圖強的決心。以積極的角度看來,公司亟欲塑造出自己的企業文化,讓工作不僅單純是上班領薪水的契約行為;以消極的眼光檢視,公司的這番作為隱約表露出須力挽狂瀾的頹勢。
打擊士氣最大的,莫過於老闆輕揮衣袖,無預警的結束了成立一年的子公司,有人鼓掌說這是壯士斷腕的果決,出自於不得已之決,也有人無奈認為這是商場現實的殘酷,讓有些員工繞了一圈,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徬徨的十字街口。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都在工作中將自己鍛鍊成更好的人,就像沒有結果的愛情未必是失敗的愛情,爬山沒有登頂的未必是白走一遭。真正的性情中人,更在乎是彼此相處的互動勝過是否走上紅毯;愛山的人,滿口袋收藏的是路途上與松濤薄霧共舞的樂趣。
別人在乎的愛情是否修成正果,登山否有攻頂達陣早已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審視部門內部,近期內並無重大整編,管理階層及分配工作量亦無明顯改變,但我們約20人的部門,半年內來去了五位夥伴,汰換率幾乎占了四分之一。來去必有因,本著儒家文化薰陶,無論是主管認為員工不適任,或者員工對主管有微言,檯面上都給對方留足了情面,但就我觀察,離開的人即便走的再瀟灑,多少還是留了些遺憾,一半留在自己心中,一半留給了朝夕相處的同事以及主管們。或許身上積累的遺憾多了,久而久之就麻木了,麻木了也就表示適應了,適應久了就構成了部門的文化。其實,我雖然不是他們,但我不認為我們公司的客觀條件與我們部門文化會讓人忍無可忍,叫人不得不歸去。
但人並非總是用理性做決策的動物,尤其在資訊不對稱的職場上,職員們往往沒有太多協調、折衷、妥協的空間,這些都是學理工的人較缺乏的,也是我認為部門的問題所在。

這半年來公司人力資源的潮來潮往,無論高階或基層,都讓這艘航行在汪洋中的船艦,左搖右擺,搖動的船身延誤了抵達目標的航程,也擺盪了水手們曾經相信努力前進的決心。「攘外必先安內」自古有明訓,然而,執行起來絕非像在部落格上打打字一樣輕鬆愉快。馬雲說: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這話講了等於沒講,就和我說離職的原因千百種,說穿了就是做的不快樂,不想上班。

錢,多少才算到位? 人,受委屈的尺度也不相同,更何況公司有兩百多位腦袋,企業畢竟不是尋找歡樂的遊樂園。公司為了留攬人才,雙管齊下,財務部門祭出選擇權誘因,為"錢"畫出了一塊餅,人事部門從價值面著手,試圖激發工作的熱情,都是相當有智慧的決定。
公司展現出的誠意,我感念在心,
也期待這股向上的思潮,能漸漸培養出員工的默契,讓公司這艘船能在風平浪靜下勇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