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福爾摩沙的收藏 (6) -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繁榮的都市 過渡的小鎮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循著羅大佑微微沙啞的嗓門,脫去都市繁華的外衣,我們從台中搭火車下到彰化,一出火車站,不見車水馬龍擁擠的畫面,路人樸實的穿著以及年久失修的老招牌,機車與腳踏車佔領了騎樓,像極了童年時候的台北街頭,滾著淡淡的俗氣,卻讓人很自在地邁開腳步走著。

扇形車庫是台灣僅存的火車庫,是老火車頭養老的所在,這裡有我們在彰化市短暫停留的足跡。原本這周末計畫參加2014南投火車好多節 的懷舊鐵道之旅,由於臨時計畫,訂不到集集民宿,只好作罷。停在這裡的蒸汽老火車頭,剛好讓我過足了乾癮,他們偶爾會出來透透氣,只是當天天氣太熱,老人家們都躲在屋裡聊天休息。
我並不是鐵道迷,頂多能認得年輕一輩服務過我的自強、莒光和復興號,以及安置在台北228公園的騰雲號列車。這些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老臣們,已由新一代具有華麗的外型,威猛馬力的子彈列車給取代,如果公務人員退休後可領終身俸,這些年邁的老火車更該有個舒適的環境共享晚年。畫面中的DT668為了迎接火車好多節,著上了黑色亮麗的西裝,秀出當年威武的姿態,一旁陪伴的火車頭們不甘示弱,也紛紛漆上了濃妝。
彰化火車站對面的彰化客運有很密集的公車班次前往鹿港,直接搭到終點站就是鹿港北區遊客中心,公車上有一半是金頭髮的西方人,手上一本Lonely planet,按圖索驥來到鹿港,我猜他們是被這裡密集的廟宇給吸引吧!! 幾次遇到外國人,對於台灣公車站牌的標示都是看的一頭霧水,尤其在台北以外的地區,不會中文常常讓他們暈頭轉向,還好都有熱心的民眾幫忙解圍。德國在保有在地文化的同時,兼顧了國際化的發展,值得我們借鏡,台灣好行的推廣是好的開始。
一府二鹿三艋舺,鹿港在清朝是僅次於台南的全台灣第二大城,無論是台南、鹿港還是艋舺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寺廟特多,小吃林立,也反映了台灣民間對於宗教信仰的依賴與對美食的重視。不信宗教的我,也雙手合十、謙遜卑躬的沉浸在煙霧瀰漫的香火中,這不但是見證台灣歷史的古蹟,更是長年凝聚台灣人心的強大力量。
 所有廟中,鹿港天后宮是最膾炙人口的一座,儘管兩旁入侵的便利商店有失殿堂的莊嚴,但我想萬靈的媽祖應該不會和無知的店家計較這些。廟前牌坊上左國泰民安,右風調雨順,代表著台灣骨子裡安居樂業的信仰,然而近年來背道而馳的追求經濟成長、飛黃騰達的野心,神明都看在眼裡。
令人垂涎的廟口小吃是鹿港另一個賣點,最大宗的就是賣蚵仔煎的店家,大街小巷加起來,少說也有數十間,店員們不厭其煩的在外頭招攬人客,令人眼花撩亂。麵線糊、炸蝦猴、蚵嗲、魷魚羹與生炒五味的店家也不惶多讓,這些夾帶大量調味料的勾芡食品,讓原本就汗流浹背的我們,更加的躁熱口渴。

逛夜市,吃小吃一直是外國人了解台灣飲食最直接的方式,因為它曾經是在地飲食文化的最佳寫照,可惜從兩星期前逛九份開始,我就明顯地感覺到
傳統小吃的衛生條件與食品安全並沒有顯著提升,
店家高掛政治人物或影歌星的到訪相片吸引遊客,
髒亂、吵雜、昂貴的小吃再也不能代表庶民生活,
而是欺騙觀光客口袋裡銀兩的把戲
只是我懷疑這樣的把戲還能玩多久?
今天嚐過所有小吃都可以忘掉,惟有這攤挫冰攤,堪稱今日小吃之最。從小到大,亮黃色的整塊粉粿與消暑畫上了等號,夏天就是要來碗尖尖的挫冰,淋上糖漿,從口腔一直涼到胃裡,嘴裡甘甜的滋味是無與倫比的暢快。
逛鹿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莫過於股下兩條腿了,市區內錯縱複雜的巷弄,雙腳提供了最佳的彈性,但我們選擇了自行車的方式,將行李寄放在鹿港北區遊客中心,在對面的捷安特牽了台時髦的城市小綠輪,它的好處是可以暢行在鎮裡所有彎曲的小巷中,除了摸乳巷。
騎著單車,我們北至天后宮、南至南區旅客中心,
繞經許多窄如防火巷般的小徑,小徑中保存著豐富的閩式建築,這裡的都市更新不是垂直打造增加容積的高樓,而是向歷史借鏡,磨亮老式建築的金字招牌。裡面裝的不是更多的住戶,而是逐漸消逝的鄉土情懷。
鹿港的糕餅伴手禮,傳承了幾代的老工藝,鄭玉珍、玉珍齋、巧味珍等老字號,分足鼎立、各有特色,決不是為討好觀光客而開。樸質的包裝、實在的價格,連手提袋都是大紅燙金的古色調。平時與伴手禮絕緣的我,此時居然手癢了。
中鹿客運,是載我們直接回台中的大巴士,是北區遊客中心裡熱心的服務阿姨告訴我們的。她說鹿港的許多年輕人都搭這巴士到台中市區討生活。短期內,台灣文化業的產值遠不及工商業的比例,城鄉發展的差距一直都是政府得面對的課題。
回台北前在台中公益路上的無為草堂飲茶作樂,江南調的用餐環境,讓人忍不住想吟詩作對,不受用餐時間的限制,悠哉地喝了數十杯的茶水,洗淨了白天胃裡殘留的味精,舒舒服服地坐上了高速鐵路。

不到一小時,我又回到了滿街霓虹燈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