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菊島的邀約 (3) - 澎湖吹

 澎湖吹,吹什麼,吹不想待在家裡的人。

來澎湖五天,有一半以上時間是在戶外蹓躂的。手邊的地圖不分春夏秋冬,也沒有漲退潮與風速資訊,每次出門都像是碰運氣的獨自冒險,相當有趣。冬天在菊島走跳,特別依賴開車,油門一踩便能四處遨遊,倘若騎乘機車,隨時得與強風拔河,贏了,得以龜速前進,輸了,可能落入海中。
馬公本島最西邊的海角,是清朝就開始服役的漁翁島燈塔,也是台灣年紀最老的燈塔。燈塔旁有陸軍駐紮守護著。燈塔,不怕風,不懼浪,不曾寂寞,不辭辛苦,一站就是百年起跳。
不像你我都是過客,短暫到幾乎不留痕跡。
如果盛夏是澎湖的濃情密意時,那冬天就是她卸妝後最真實的樣貌。
遊客爭相排隊照相的大菓葉玄武岩,卸妝後只剩下整月的孤寂。
不忘擺上一座"世界最美麗海灣in澎湖"桂冠,彰顯上妝後的繁華。
網美拍照打卡小池角雙曲橋的真面目,是一座橋上掉漆,橋墩腐蝕的狹橋。
她驕傲地說,等到陽光出來,海水湛藍的夏天,我就是眾所矚目的萬人迷。
站在橋上,不須費勁走,風就會帶著你前進,順便沾滿全身的水氣。
我也不懂為什麼要來這裡看海,或許感受不同的人生體驗,可以勉強說服自己吧。
想起2018年此時冰島上的場景,一樣是島上旅遊淡季,一樣的強風呼號,一樣瘋狂的身影。
至今,依舊回憶滿滿。
旅遊不在乎去哪,重要的是,與相伴的人,一起發生的事,一起收藏共同的記憶和景色。
一條延伸彎曲的堤防,像是條鑽向大海的貪食蛇,當地人為她取名為"後寮天堂路"。
那我們就是從天堂被吹回人間的仙人。
張惠妹的聽海在這裡格外動人。多情的不是海,而是吹動她的風。
蘇東波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就是形容眼前的景色吧。
鯨魚洞有著C.W.Chen戎馬歲月的回憶,轉眼間已過四十個年頭。
滴水能穿石,時間造就了鯨魚洞,當年輕狂的阿兵哥也已蒼蒼白髮。
待在澎湖的五天,就一天的中午的蒔裡沙灘,露出了一點藍天與陽光,剎那間有夏天的感覺。
十四年前的我們,在這裡贏了一場沙灘排球,從救生員手上贏得一箱的可口可樂。
從嘴巴一直涼爽到胃裡的痛快,至今都難以忘懷。
人不痴狂枉少年,從那天之後,好像再也沒有打沙灘排球的機會。
關於澎湖跨海大橋,印象最深的是隔壁的仙人掌冰與對面的炸花枝丸,
陽光下,一口吃冰,一口咬花枝丸,嘗的是青春的滋味。
三個人躲在涼亭裡,吃著熱呼呼的北新橋牛雜湯,很不澎湖,卻一樣開心。
澎湖人稱海豚為海鼠,身上刻畫著澎湖人生活的日常,矗立在公路旁,非常吸睛。
跨海大橋旁的大嘴魚,身上同樣紋著澎湖的景致,與海鼠出自同一作者。
正值農曆春節,用手機隨手製作一張全家賀年貼圖。
而我更喜歡乘風破浪的冒險,趁著年華將至前,勇敢前行。

路旁亮麗的藝術品,一座座點亮澎湖冬季的蒼白,令人駐足。
但怎麼都比不上夏天時整天揮汗,口袋裡全沙,被太陽親吻,被大海擁抱的甜美滋味。




菊島的邀約 (2) - 媽宮

媽宮,才是馬公的真正名字,來自於人民的信仰 - 媽祖。 

打從走出航廈的那一刻起,陪伴我們的,不是記憶中的陽光、沙灘與仙人掌,而是四到六級以上的強勁陣風。當人遇上了自然力量,變顯得渺小,進而祈求神民。為了適應環境,媽祖指示我們先到室內景點避避風頭。澎湖水族館,無疑是最堅實有趣的避風港。在進入館內前,不免俗的和外面這幾座門神打打招呼。
與鯨鯊的邂逅共計三次,第一次是2008澎湖的夏天,第二次是2019年的薄荷島,這次我又回到他澎湖的口中。
水族館裡員工比遊客還要多,服務人員熱切的幫我們取了一個很優的角度,宛如置身於海底世界中。我們預約了導覽,經過專業的解釋,了解到澎湖的海洋生態,以及原來水族館或是動物園裡眷養的生物,因為空間的限制以及優渥的環境,早已改變他們原有的習性。原本兇猛的鯊魚變得害羞、肅殺的鱸鰻變得溫柔,跋扈的水母變得嬌嫩。
在大海幾乎沒有天敵的成年綠蠵龜,只有人類是他們的剋星。
水族館裡飼養兩隻因被魚網纏住而截肢的綠蠵龜,成為教導遊客們愛護生態的最好素材。
而且海龜的性別不是由染色體決定,而是由孵育時沙灘的溫度決定,由於全球氣溫暖化,目前海龜雌雄已經嚴重失衡,大多數所看到的海龜,都是母海龜。
與魚共舞的餵食秀,可說是整場導覽的高潮。眷養在玻璃箱內的魚群們,看到食物已不再像野生動物般的搶食,他們早已習慣人們將食物直接餵進口中。美食當前,依舊擺出最優雅的姿態,宛如受過教育的文明魚。
看著護士鯊與龍膽石斑與人類在水中共舞,形成一幅動人的畫面。對於飼養寵物的愛好者,能有這麼奇特的寵物作伴,真的是人生一大樂趣。水中生物,儼然已經從以前的營養價值,到爸媽那輩的娛樂價值,到我們這一輩的共生價值,一代比一代更有海洋永續的觀念。
不同於夏天的澎湖,冬天的菊島少了陽光,卻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了的人文氣息。
澎湖主要居民都是閩南人,這座島上的文化發展,在台灣都還是原住民、海盜盤據的明朝,就有相當的基礎建設。在捕魚之前,澎湖人其實與台灣島民一樣善於農耕。四處可見的咕咾石搭建的菜宅就是澎湖人在東北季風下,發展出來的耕作方式。
後來捕撈業興盛,澎湖成為了我們小時候的海產王國,長期的過度捕撈,失去的海中資源再也無法回頭,澎湖正逐漸走向以觀光業為主的產業生態。
澎湖生活博物館裡,有著澎湖人民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文化以及未來的展望。
縣政府對於在地文化認同、產業轉型的用心,在館內有很深刻的描繪。
春節期間,各個古蹟與展館不但敞開大門,更準備了裝著福袋的紅包發送給前來參觀的訪客。
而過年的訪客,多是回鄉的遊子,儘管澎湖和大多數的台灣偏鄉一樣,仍無法抗拒青壯人口外移的潮流。
近年來,外島的廢棄營區逐漸改建成古蹟與文化園區,想必當年曾經在這裡服役的士兵們來舊地重遊,一定有很深的感觸。
就連位於馬公市區的憲兵隊也搖身一變,變成在地畫家的畫廊 - 洪深根美術館。
原來,澎湖也有充滿詩意的一面,只是夏天人們急著玩水,揮灑體力,忽略了她的婉約。

畫筆下的故鄉,多了層情感。僅十萬人口的澎湖,卻是人才濟濟。
教育資源的多寡,貧富的差距,或許會影響一個人對於知識的取得,卻改變不了人們對於美的嚮往,對於快樂的追求。菊島遍地民宿,一間蓋得比一間有特色,他們發揮想像與創意,打造自己夢想的家園。而媽宮城門,以古蹟的姿態,看著澎湖的風起與日曬。
廢棄的軍營成了文化園區,荒廢的眷村打造成懷舊的拍照景點,裏頭賣著時光的老味道。
我們一口喝著仙人掌汁,同為海口人的媽媽一口氣在這裡買了十二瓶小卷醬。
店員說,澎湖小卷沒有那麼多,台灣超市買的澎湖小卷醬裏頭的小卷,很多都是越南進口的,口感比較乾、比較硬。
澎湖花枝丸、澎湖小管、澎湖生蠔中的"澎湖"兩字,早已成為一種概念,一種品牌。
不像我住的城市,除了政治,高房價與金錢外,口袋拿不出什麼值得驕傲的名產。
強勁的海風孕育出民歌年代的潘安邦與音樂才子張雨生。
他們的歌源遠流長,只可惜我們已經回不去那個一首名歌打天下的純真年代。
篤行十村舊建築持續修建中,有的準備經營民宿,有的開起雜貨鋪、飲品店,復刻的場景,原汁原味的老房舍,對於老一輩的人是懷舊,對於新的一代是趣味。
然後,日子久了,就成了文化。
二崁聚落是很早發展的聚落保存區,裏頭居民經營遊客的小本生意,牆上閩南語的標語及打油詩是聚落的一大特色。
春節期間,大家都窩在屋內團員,沒有人有空出來理我們。
媽媽說想喝咖啡,可惜一眼望去只有北風,西北風喝了,一樣會想跑廁所。
風茹茶、仙人掌汁、豆花,都只存在於牆上,今天的二崁聚落有說不出的寂寥。
第一次領略到澎湖觀光業的,竟是如此的季節分明。
位於湖西鄉的南寮古厝,則是較新的聚落保存區,名氣還沒有二崁來的響亮,色彩更顯得繽紛亮麗。但比起二崁,無論是造景、素材,南寮更有討好觀光客之嫌,舊社區再造,成了當地一項重要的發展課題。
漁業式微的今天,多餘的浮球就像廢棄的輪胎,要尋找新的出路。
就像身分證英文開頭X的澎湖人,有著天人菊不畏強風的韌性,不斷尋找任何生存的可能。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菊島的邀約 (1) - 澎湖菜

當世界各國開始走出疫情,熱絡的飛行時,台灣似乎還沒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入境的十四天防疫旅館隔離措施,讓我們今年過年,只能選擇在島內旅行。島內過年人山人海,能換得一顆幽靜又不無聊的地方,大概就是高山與離島了。不知不覺中,我也數年沒登百岳了,爸媽體能也安逸了好幾個春假秋冬,遠征隊他們來說,以不像從前的輕而易舉。

我們姑且嘗試預定飛往離島的機票,金門航班開始銷售第一時間就售罄。還好,我們幸運地搶到清晨最早一班前往澎湖班機,終於可以在台灣本島外的地方逍遙幾天。至於,冬天的澎湖有什麼可看已經不那麼重要,再怎麼說都比待在台北或是和群眾擠景點強的多。
農曆春節的第一天清晨,來到松山航空站,雖然只是一般國內航線,但拖著行李箱肆意旅行的感動,是一言難盡的。和我們一同搭機的,幾乎都是返鄉的遊子,即便我們昨晚都沒睡飽,卻掩蓋不住滿臉雀躍模樣。揮別濕冷的台北,一小時不到就抵達馬公機場,疫情的關係,機上沒有任何服務,不能自行換座位,更禁止離開座位,包括上廁所。

時間:01/29/2022 - 02/02/2022 (五天四夜)
人員:Polly、猴子、猴爸、猴媽
住宿:愛恩居民宿、彩色珊瑚礁民宿
交通:立榮航空、祥發租車Altis 2021
花費:每人NT 15000 

上回來澎湖,已經是十三年前的事了。而冬天登島卻是頭一遭。冬天澎湖的天空,鋪上了一層白色的袈裟,是這裡休息的季節。所有的海上活動都停止,觀光業進入冬眠狀態。出發前幾天,民宿還打電話向我確認,確定不是我不小心訂錯。因為冬天的澎湖,不是觀光客會來的季節。我跟主人說,那就讓我當五天的澎湖人好了。
猶如13年前的我們,一下飛機就被牆上的壁畫給吸引。只可惜,這次我們與澎湖最美的海底世界無緣。
航廈外,是呼嘯的北風,租車行小開帶著惺忪的睡眼來接機,一張撲克臉,好像在詢問我們過年來這裡幹嘛,破壞原本澎湖寧靜的冬天。交車時租車小弟特別交代,澎湖風很強,強到可以把門吹壞,每次開門時請務必小心。
來到馬公市區,人們忙於採買年貨,準備過年。所有土產店也都拉下了鐵門。
秋喜肉蛋吐司與隔壁巷子裡的北新橋牛肉湯補足了我們一天所需要的熱量,幸好有這群年輕人,拚經濟拚到過年前的最後一刻。
鄒姊的粥是市區裡不起眼的小店,爸媽和Polly特別鍾意熱湯這種玩意,尤其在強風吹撫之後,暖了胃之後,彷彿全身都變的舒暢。全身流滿熱血的我,在幾千公尺的高山上,或是冰天雪地的國度,才能體會到熱湯的滿足。
來福海鮮餐廳,是租車行老闆娘推薦的餐廳,也是忙到過年做後一刻才休息。
他的招牌就是金瓜米苔目和左上角的無調味乾煎小館。老闆特別推薦我們右上角的那盤酸菜魚及右下角的涼拌冰菜,說是澎湖特有的在地菜。
第二天無敵吹風日,將我們從白沙吹到了西嶼的盡頭,位於小門嶼阿宏的店無畏強風,不論明天是除夕,照常營業,為我們端上熱呼呼的小卷米粉、燒酒螺、河豚皮與海膽烘蛋。
今天是Polly生日,胡媽媽真會選日子,讓Polly每年的生日,都可以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度過。
今年我們在澎湖的喜來登飯店,希望明年可以有跨洲的旅程。
過年期間,在離島能吃到這麼豐富的料理,除了佩服台灣的物流,還是感恩。
就算到了除夕當天,馬公市區再寂寥,依舊不需要仰賴便利商店,還是有店家替我們準備熱騰騰的烤鴨,鮮嫩多汁的烤鴨兩吃。

大年初一的林投公園旁,老奶奶強風中金黃色的炸物振奮了你我的胃,尤其是她那花枝比漿多的花枝丸。台灣的勤奮的個性,在島嶼中流傳著。
因為太想念韓國,訂了一餐韓國烤肉吃到飽,只需韓國的一半價格。
老闆娘與店員熱情的款待,果然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食材豐富,在生蠔的故鄉,牛肉是用澎湖本地的澎牛,正是補充蛋白質的好時節。
離開澎湖最後一餐,是民宿推薦的古早味餐廳,花菜干是澎湖的在地傳統料理。
嘗起來的確不同於本島的料理,本想說海口人吃的重鹹,其實是我錯誤的刻版印象。
吃了那麼多食物下肚,接下來就看我們如何巧妙地將熱量,變成走跳菊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