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海水正藍,青春好漾(上)

2017年到此為止,台灣巧妙的躲過可能造成威脅的颱風,八月份每逢周末,太陽總是毫不吝嗇的高掛在晴空上,以最強的能量持續為地表加溫。遇到這種燒到發燙的天氣,大多數台灣的都市人的,如果頭腦清醒的話,直覺的反應便是躲在冷氣房裡避暑納涼,尤其是年過三十後的中老年人,身體更是禁不住與紫外線搏鬥。我懷疑著自己身體在成長過程中出了點差錯,外頭越是寒冷、越是炎熱,越是激起細胞的活性,一刻也待不住室內,困在空調房五天已經夠不自然了,一逮到周末假日就往山上奔、往海上衝。
月初,剛走了一個颱風,我們隨著夏季的熱浪,飄到了台灣東北角的福隆。來到福隆最開心的三件事就是吃便當、騎自行車與沙灘戲水。便當在出火車站後半小時內就嗑完了,接著站前租了輛單車,感覺老闆在做善事,捷安特自行車一整天只租100元。
後來,我知道原因了,大部分的遊客大概騎一小時就沒力了,只騎了隧道那一小段,用不到一整天。在大熱天騎車,剛起步就已揮汗如雨,還好馬上就鑽進了草嶺隧道,迎接天然冷氣的吹撫,吹久了還會有寒意。昔日的舊鐵道,鋪成了長達2.16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深不見底,但沿途都有路燈,非常安全。
大多數遊客出隧道後就原路折返,若繼續前行就是相當曝曬的台2縣濱海自行車道,首先經過的是來來海蝕平台與四角窟觀景區,沿路的自行車道上除了我們倆,就僅剩平貼在地上的影子陪伴,更糟糕的是幾乎找不到遮陰處,別說要找便利商店了,連根電線桿都很難找。
騎到108K處,將自行車停在山下,步行上了台灣地理位置最東邊的燈塔 - 三貂角燈塔。
不知何時,台灣的燈塔也開始轉型成觀光景點,兼具美感與功能,遊覽車直接開到塔旁,把整團的遊客放下車。遊客下車第一件事是找廁所,第二件事是找遮陰處乘涼。我猜如果Polly沒和我交往,她很可能是躲在陰涼處歇息的普羅大眾之一。
終於在卯澳,找到個一間溫馨的驛站,買了杯石花凍消消暑,牆上卻意外的寫著各國觀光客的留言,老奶奶知道我們騎單車來,熱心的幫我們加水。卯澳是個幾乎快從地圖上消失、人口外移嚴重的小漁村,斷垣殘壁四處可見,廟宇和國小成了村落存亡最後的防衛戰。
而這小漁村對我們一家四口來說,有股特別熟悉的記憶。
小時候,愛釣魚的爸爸帶著我們從台北來到卯澳,翻過福連國小的圍牆,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在九孔池內戲水,爸爸到池外的大海磯釣。雖然漁村沒落了,令人欣慰的是,小小的九孔池內依舊保有著豐富的生態,一直到二十幾年後的今天還是浮潛者的天堂。
騎完20Km的舊草嶺環狀線回到原點,在音樂祭尚未開始前,繼續北騎加碼10Km的龍門自行車道,堪是過癮。
大約半天的時間騎了30公里,距離上遠不如六月份單車環島時的100公里,
然而,品嘗每一段經過的路程,隨時下車與土地接觸,這才是我心目中單車旅行的滋味,有沒有環島一點也不重要。
還車後,全身的灰塵與汗水,全送給了福隆海水浴場,
他卻回敬了我們滿身的沙子與黏踢踢的海水,
不怕髒,不怕累,更不怕曬,我想這就是青春的滋味吧!!
下午五點,正當我們的影子越拉越長時,救生員們紛紛將泳客們招呼上岸,在夜幕降臨前,海面上只留下朵朵的白浪。海灘上響起陣陣的音樂,從蛛網般的舞台上傳了過來。舞台四周是酒商們的戰場,打著比賣場更便宜的價格、派出穿的比酒促小姐更辣的模特兒,相互較勁著。可惜在台灣,啤酒往往要配上熱炒或燒烤才對味,酒攤的生意冷冷清清。要是在歐洲,早就大排長龍。
再晚,震耳欲聾的搖滾樂蔓延整片沙灘,一股神祕的力量吸引著人群慢慢的往舞台前聚集,晚風襲來,帶來了些許涼意,提醒了我們已過了為演唱會瘋狂的年代。

拍拍屁股上的沙,趁著人潮尚未湧入前,走出了海水浴場,
卻意外的帶了滿口袋的沙子,回到了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