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台北市立美術館

二月初的寶寶爬行比賽的殘念,讓我們體會到寶寶移地訓練的重要性,單一熟悉的空間、舒適的場域難以培養選手的適應能力,更何況生活在窩居的大樓中,無形中限制了品杉的發展。尚未退休的我和Polly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在周末盡可能的帶她出門,看看不同的人,呼吸不一樣的空氣。

小孩眼睛看出去的世界和大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對於顏色和形狀有很高的敏銳度,對於陌生的物體有很大的不安全感。為了讓品杉多吸收不同元素的刺激,我發現美術館是個資源相當豐富的地方,台北市立美書館以及新開的桃園兒童美術館,有適合不同年齡幼兒的遊戲空間,在玩耍中學習是很理想的啟發學習方式。

雖然離家裡很近,但上次造訪台北市立美術館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館內的動線和裝潢和記憶中有很大的不同,空間變寬廣了,設施更新穎了,人潮變多了,不變的是那幾乎免費的門票。我小時候上畫畫課的地下室,已改裝成兒童美術館,讓小朋友在動手玩樂中,融入美感的元素。而此次造訪停留最久的,就是積木區。

積木區放置了各種不同簡單形狀的積木,讓小朋友們根據積木的幾何形狀,堆砌各種造型的建築。為了讓所有小朋友都有得玩,每二十分鐘清場一次。第一次輪到品杉時,她重現了寶寶爬行比賽時的場景,坐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的放聲大哭,工作人員馬上前來關心是否發生什麼意外,畢竟,玩積木玩到哭會令人不解吧!! 二十分鐘就在呆滯與哭泣中度過。

我們於是重新排隊,等待第二次進場。這次可能開始熟悉環境,僅僅哭了一下,便開始在地毯上小範圍的爬行,但對於積木還是不太敢放手去玩。另一個二十分鐘,就在她的半信半疑中悄悄溜走。於是,我們再次排隊,在同一個小小天地,玩了第三輪。

終於在第三輪,品杉開始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四處靈活的爬行。正值口腔期的她,拿起積木,就是往嘴裡塞,不知道不同形狀的積木,是不是有不同的口感?

積木堆不起來,不用著急,
看到品杉漸進的學習面對新環境的恐懼,嘗試克服它的過程,就覺得相當滿足。
同事的小孩比品杉小一個月,體型卻是品杉的1.5倍,看到積木也可以很淡定的玩耍。
每位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其實大人也是一樣,
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過得更好,就是一件開心的事。
紅花有紅花的豔,綠葉有綠葉的美,便是大自然給我們春夏秋冬不同的樣貌。
有哭有笑,才是真實的人生。
家裡沒有金塊,那就來美術館看吧!!
黃澄澄的金塊本身並不美麗,它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可以交換到很多美麗的東西。
爸媽可能沒辦法給品杉滿山滿谷的金塊,卻可以陪伴妳去很多地方玩耍,美麗妳的人生。
妳不喜歡坐在拖車上看展覽,因為車上的視角太矮,所以從頭到尾都抱著妳,讓妳和我們有一樣的參觀視角。還好,老爸平常重訓做的勤,區區幾公斤的重量難不倒我。
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的作品,多半是用紙材來詮釋他所見的事物,
這些具象的圖案,未來是否由AI就可以自動生成呢?
對於眼前的事物,爸媽或許能明白它的用途,卻局限於社會制度的框架之中。
品杉眼中,卻有無限想像,驚人的創造力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只是目前的她還沒有配備表達、輸出的技能與工具。
外公、外婆對於品杉是無比的關愛,品杉出門除了有爸媽陪伴之外,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幾乎沒有缺席過,形容品杉是家裡的掌上明珠,一點也不誇張。
頭一次看到木頭砌成的飛機,應該無法飛行,所以必須用繩索懸吊,
生在小島上的我們,常常需要倚靠它,帶著我們四處遨遊。
期待不久的將來,妳就可以一起體驗。
嬰兒車是妳的躺椅,也是妳專屬的溫床,可以想坐就坐,想躺就躺。
妳的體力,剛好在逛完全部展覽之後,完全耗盡,馬上進入睡眠模式。
請盡情享受嫩嬰專屬的權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