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兩座鐵道博物館,一座是位於台北車站的台灣博物館鐵道園區,是由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裝修而成,另一座是新開幕位於松山的國家鐵道博物館,是由舊台北機廠翻修後對外開放。兩座博物館的相同點是非常親子友善,由於鐵道的發展帶動了台灣經濟的命脈,帶著小朋友逛博物館,宛如乘著時光機,重溫台灣早年的生活樣貌。美中不足的是鐵路局較不注重飲食,館內的餐廳僅有便當與微波調理包水準。
由於國家鐵道博物館幅員廣大,今年七月剛開幕只開放一小部分,預計陸續幾年會完成所有舊機廠改造,對民眾開放參觀。台北機場不僅是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且規模完整的火車修理工廠,也是百年見證台北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與商業發展的重要命脈。我小時候家裡窗外就可以看到雙連火車站的月台,火車經過成為我的日常,鐵道曾伴隨我度過幼年的童趣時光。
鐵道園區內有很大的場域是維修鐵皮工廠,自然不會有冷氣放送,夏天參觀便要有汗流浹背的打算,或許是要讓參觀民眾體驗一下火車維修人員的辛勞。
小時候從雙連家裡到淡水北海岸,搭的就是鐵皮火車,那時候的世界還很小,到淡水的距離就感覺好像現在從台北到高雄一樣。爸爸說他念書時,每天也是搭火車從北投的家來市區上課。
我對交通工具雖然沒有太多情感,卻很感謝他們默默地拓展我的生活圈。
在台南唸書的那幾年間,周末也是靠著自強號往返南北,
四個小時平穩的車程讓我在車上讀了好多的書,那時候的城鄉差距之大,每次坐車都好像在搭時光機,從悠閒的府城開向忙碌的台北城,然後再由繁華的台北回到寧靜的大學路。
強風吹拂下,不知不覺大學已經畢業了二十載了,搭乘高鐵的頻率也漸漸高過了台鐵,但抹不去的是那段火車記憶。當時,客運來回票價大約700元,自強號1334元,所花費的時間差不多,爸爸說火車空間比較舒服也更安全些,所以每次回台北都補貼我交通費。

即便熱的汗流滿身,我們還是玩得很開心,
強風吹拂下,不知不覺大學已經畢業了二十載了,搭乘高鐵的頻率也漸漸高過了台鐵,但抹不去的是那段火車記憶。當時,客運來回票價大約700元,自強號1334元,所花費的時間差不多,爸爸說火車空間比較舒服也更安全些,所以每次回台北都補貼我交通費。
那時,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多花近兩倍的價錢搭火車。現在的我逐漸明白,多幾百元能讓兒女在旅程舒服安全一點,還可以讓他們在車上看看書,換作是陳品杉,我也會選擇讓她搭火車。
台灣的美術館與博物館,哺乳室與親子廁所成了標準配備,而且幾乎舒適明亮,帶小朋友出門並不會造成父母太大的負擔。一歲的嬰兒對於鐵道估計很難產生共鳴或吸引力,但

即便熱的汗流滿身,我們還是玩得很開心,
以前在機場上班的人,就是在這樣沒有空調的環境下工作的,甚至連洗澡都在這樣簡陋的大澡堂中度過。活在現代的我們實在是幸福不過了。
跟著火車一起旅行是園區裡的兒童遊戲區,在假日可是一位難求。我們剛到園區就去排隊候補,直到快要離開才有空位。裏頭全是與火車鐵道相關的玩具與書籍,因為剛開幕不久,設備和環境都維持的相當完好。
公司牆上標語上寫的,通常是公司做不到的價值,
敝司標榜科學誠信透明的文化,實際運作上卻是意識形態與黑箱充斥的偏執企業。
公司有公司的考量,我們有自己的人生要過,
快快樂樂出門,準時上下班,是我與貓工作的日常,也是工作的長久之計。晚上邀Ricky來家裡共享家常菜,品杉出生後,雖然少了與大家外出騎車的機會,但一段時間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聯絡感情,一起陪伴小不點慢慢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