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投文物館抓周完,最適合在館內的餐廳怡然居用餐,不但可以延續抓周時的趣味,更能慢慢體會在日式建築的風味,而且配合抓周活動,免收一成服務費,也不收文物館門票,可謂一舉數得,雖然當初在訂餐時沒有想那麼多,只是覺得這樣安排很方便。
和式榻榻米的用餐環境,兼具懷舊與趣味,品杉坐不住時,後頭還有書籍可翻,也可以在塌塌米上玩耍,不會影響到別的客人。
所有人的餐點都是固定的定食,分量不多,
不過也表示味道不錯,才會覺得意猶未盡。
自從帶品杉一起吃飯吃後,用餐環境舒適與樂趣通常是記憶的熱點,蓋過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用完餐後,我們又繼續留在座位上吃下午茶聊天到三點半,有時坐累就起身到文物館走走。
有了小朋友之後,餐桌不再單是用餐的地方,更是親子互動的場所,
不知不覺中,用餐的時間拉長了,有許多美好時光都是在餐桌前度過。
榻榻米上的兒童座椅,和大人們平起平坐,她特別甲意。
隔壁桌的小孩抓完周後,用餐時就在一旁娃娃椅上呼呼大睡,
品杉雖然只能吃一些非常簡單的食物,卻展現出強烈加入我們用餐的慾望。
只要有得玩,睡覺與吃飯都可以擺一邊,像極了她的爸爸。
文物館早上與下午都有導覽服務,我們參加了日式建築的導覽
建築內很適合拍照,如果抓完周小朋友還有精神,文物館內的擺設更勝過抓周的陶然居。
從爬行的嬰兒到甫會走路的幼童,榻榻米一直是育兒的好朋友,
在上面他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休息,大人也放心。
下午三點過後,人潮漸漸散去,文物館裡就像是在親朋好友家一般,令人感到自在。
隱身於陽明山腳下的北投文物館,是古蹟活化相當成功的案例,
若非抓周活動,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曉得這個小角落。
我常跟別人說,已經兩年沒有踏出國門的我,原本出國的旅費與時間,轉身用在探索身旁的大小事上,體驗反而意外地豐富。台灣到處可以找到親子友善的場館、餐廳、飯店,讓帶小孩子也可以快快樂樂出門,帶著微笑回家。
平日我和Polly是上班族,大多數的時間給了公司,替品杉掙取更優質的生活。
周末,我成為了全職的爸爸,大多數的時間給了女兒,陪伴她成長。
而且,幾乎每個周末,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都會特別空出時間和我們一起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