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北島小英雄 (4) - 羅托路亞

羅托路亞(Rotorua)是北島旅遊的一大重鎮,二十年前爸媽參加商業旅行團來紐西蘭,北島就只停留了奧克蘭與羅托路亞兩站爾已。羅托路亞觀光最有名氣的是它的毛利文化園區以及遍布全鎮的地熱噴泉,當然也少不了水上活動與溫泉。
這裡中國遊客多到在官方的遊客中心,特別設置了一個中文的角落,所有的旅遊資訊都已中文化。這幾年我發現,在世界眾多的觀光區,中文已是除了英文外的主流語文,昔日大英帝國,靠著船堅炮利,以殖民的方式,把語言和文化散布到世界各處,今天的中國,靠著帶著大把的銀子的群眾,用經濟的方式,不費一兵一卒,更高明的將語言和文化灑向了世界。
不知道是否是陰天的關係,眼底下的羅托路亞湖竟是黑黑濁濁的,一點也不像紐西蘭湖泊該有的顏色。連刻意布置起的花牆都顯得七零八落,紐西蘭擅長的還是純天然不矯作的風景。
花還是長在土裡比較自然,Government Gardens裡的花顯得蓬勃多了。
花園一來幅員廣大,二來免收門票,於是門口排滿了遊覽車,是旅行團必訪的景點之一。
只是今天雲朵壓得好低,眼看著天就快要塌下來似的。我們在整修中的羅托路亞博物館前的那塊草皮上玩得不亦樂乎。C.W.Chen乾脆把鞋子帽子給脫了。
我們在羅托路亞沒有逛的太認真,因為在旅遊中心無意間看到一個讓我眼睛一亮的景點。
Redwoods Treewalk是一個無論男女老幼、健行騎車騎馬皆合宜的紅木森林。
參天的巨木,宛如走進了侏儸紀公園,也凸顯出我們的渺小。
園區內依照距離長短共有六條路線,分別是幼稚園等級的紅線(30分鐘,2公里)、藍線 (1小時,3.4公里),一般等級的綠線(1.5小時,4.8公里)、黃線(2小時,7.5公里)與紫線(3.5小時,11.5公里),與進階的黑線(8小時,34公里)。
由於晚上必須要抵達陶波湖,我們選了一般等級的綠線。加上中途野餐大約花了兩小時。
沿途上除了巨木環繞外,還有酷似十六湖國家公園的綠水沉木。
有時步行在林間的康莊大道上,有時鑽進不見遠處的羊腸小路,
這裡最讓我津津樂道、強烈推薦的原因,就是在路線標示清楚且安全性高的前提下,還維持著原始森林的神祕感。
午餐的小角落,感覺樹林裡隨時都有恐龍會跳出來,一口將我們叼走當他們的午餐。
當然,園區中最著名的是這一圈懸掛在樹腰上的步道,
不知道漫步在樹梢的感覺如何? 短短的不到一公里,每人要價25紐幣,讓我們望之怯步。
在日落前,我們抵達位於陶波湖旁的一間花園旅館。房裡除了一般的衛浴外,還附設了一個大浴池,裡頭可是貨真價實的溫泉哩。
今天行程結束前,我們在陶波湖遊客中心打烊的前一刻,預定了明天下午的湖釣之旅。
陶波湖的釣魚證獨立於北島其他地區,我們立即現場辦了24小時的釣魚證,為明天兩小時的船釣做準備。到底船釣鱒魚是怎麼一回事呢? 明天就知曉了。
就連熱愛釣魚的C.W.Chen也是生平第一次體驗。
媽媽和Polly在返家前,提議大家去逛PaknSave超市,這一逛讓他們雙腿就像磁鐵般被賣場緊緊吸著。白天儘管走再多的路,晚上遇到賣場或商場,他們身上好像備有另一顆馬達般,重新啟動。我因為體力不支,回家後連晚餐都跳過,直接應聲倒下,直到天明。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北島小英雄 (3) - 豐盛灣上真豐盛

在陶朗加只留兩天,似乎又那麼點匆忙。豐盛灣這一帶,地如其名,有著富饒的物產,無論地上種的、海裡產的,尤其是像C.W.Chen夫婦這樣的饕客,更是把握在這裡的分分秒秒。
在豐盛灣的第一天早晨,我們就來到全紐西蘭奇異果產量最大的農業重鎮 Te Puke,令人訝異的是,園裡的遊客非常的稀少,一小時的園區導覽只有我們與另外四名來自南韓的年輕人。
農場主人一面開著電瓶車,一面向我們介紹這片豐饒的果園,滿山的果園只栽植一種水果 - 奇異果,以綠色奇異果為主,也栽種少量的黃金奇異果。
原來,奇異果和百香果、葡萄一樣屬於藤蔓植物,而且含有高單位的維他命。
綠色和黃色的營養價值相仿,最大的不同在於甜度,黃色較甜,因為存放運送較不易,於是單價比綠色的稍微高一些。農場主人說還有一種小顆更甜的奇異果,產期只有短短兩周,所以很不容易吃的到。
現在還不是奇異果採收的季節,樹上結實累累的果實都是未成熟的半成品,而滿地的奇異果並不是熟透的關係,而是果農們為了將養分集中,刻意的剪下一些果實。
因為奇異果採收、分級與包裝,是勞力密集的產業,每年四五月果園會從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進口大量的勞力,三班制日以繼夜的運作。到時採下的果實也是未成熟的半成品,直接運至陶朗加海運至全球。幾個月後等果實抵達目的地時,也差不多是果實成熟可食用的時候了。
也就是說,果園裡的樹上,完全不會有成熟的果實出現!! 換句話說,果園裡不會有動物鳥類偷吃的問題產生,也沒有果蠅滿天飛的景象。顛覆我對傳統果園的印象。
中午Polly與媽媽回家稍作休息,我與C.W.Chen乘上了獨木舟,從旅館前的渡口淺灘出發,划向了未知的海洋。C.W.Chen背了根釣竿,打算一舉兩得。
船一下水,雙腳離地後,一切就得靠我們自己了。
孰不知不熟悉地形的我們,在划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大潮水與風阻力,吃足了苦頭。
我們恰好遇到退潮,強力的水流將我們迅速地往大海中吸。我們正常的划,才剛好能抵銷這股拉力,奮力的划,方能勉強地前進,更別說把槳擱著,拿起魚竿來釣魚。
記得很久以前上獨木舟課時,教練曾經說過,在大海上行舟,能幫助你的只有你的意志力以及手上的槳,千萬別失去其中一個。
C.W.Chen突然靈機一動,將船身綁在浮球上,這樣就可以稍微穩定船身,在抵抗潮水下釣魚。
但是浮標飄得太快,釣起魚來不是件輕鬆的事。
一面與魚搏鬥、一面與海抗衡,C.W.Chen最後雖然只釣到一條半大不小的Snapper,但卻意義非凡。
我想到了老人與海的故事。
 我們像在玩鐵人三項似的,上岸後立刻驅車前往芒格努伊山(Mount Maunganui),上山的路口處,這面告示牌煽動了C.W.Chen夫婦與我對於黃鮑魚與黑鮑魚的慾望,告示牌上面寫著每人最多可摸10顆鮑魚回家。我們則把目標設定在,四個人能摸到一顆就好。
我整了人都泡在水裡了,爸爸連浮潛用具都用上了,但是一顆鮑魚蹤影也沒有,一小時後只好宣告放棄。
不知道是牠們偽裝能力太強了,還是我們根本就找錯了地方。
倒是媽媽老老實實的在岸上摸了一整袋笠貝。
笠貝不在漁業署限制捕撈範圍內,當地人認為嘗起來不美味,卻恰好很合媽媽胃口。
如果我們喜愛的食物或事物,剛好是眾人所排斥的,豈不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呢?
可惜在順應潮流與單一標準的台灣社會生活久了,很難培養出與眾不同的價值觀。
上岸後換上登山鞋,接著朝山頂邁進。
此刻,我體會到紐西蘭人驚人的步速,健行路上我們頻頻的被接近奔跑上山的人們超越。
我自然的加快了腳步跟上,爸媽與Polly也在後上氣不接下氣的拼命,
躍上山頂只花了四十分鐘。
 C.W.Chen為了爭取釣魚時間,腳底抹了油,一溜煙的從山頂直線滑下了山,只花了十五分鐘,我們則緩慢地一圈一圈的向下繞,一覽四面的景致。
爬一樣的山,與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速度,心跳的速度與看到的風景也會完全不同。
如果你在紐西蘭,曾經看到一位東方臉孔,在海邊拿著一支短釣竿,旁邊放著ㄧ只小水桶,那個人很可能就是C.W.Chen。
如果你問他金寶是什麼,他能毫不考慮的就回答出來,那他肯定是C.W.Chen。
今晚在媽媽的料理之下,一不小心,又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經濟型滿漢大餐。
豐盛灣上真豐盛,景也豐盛、玩也豐盛、吃更豐盛。
圖上的菜分別是珠螺、笠貝、羊排以及淡菜。
離開豐盛灣當天清早,C.W.Chen獨自跑到港邊,在朝陽的輝映下下竿,
聽說這一次,魚餌被移動的地球輕輕的吻住,將釣竿彎的比月亮更加如鉤.........
東拉西扯後,啪的一聲斷了線,地球獲得了自由,C.W.Chen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釣魚人的癡,由此可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