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初級急救員

高山嚮導的訓練課表中,急救員,是身為嚮導者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山區,正確的在第一時間固定並減緩傷勢,可有效的增加傷患的存活機率,降低山難的發生。
台灣紅十字會,針對我們這群嚮導種子,在周末開了堂密集訓練班,兩整天的解說與實際演練,外加課末的術科學科考試,訓練可說是非常紮實。教官們都是經驗豐富的義工,所以我們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聚精會神、戰戰競競的學習。
急救課程的內容涵蓋了創傷清潔與包紮,休克急症的處裡、心肺復甦術加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之使用、中毒、燒傷、過熱過冷與骨骼、關節、肌肉損傷的處置。

急救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先要確認環境安全以及自身安全後才能對患者加以施救。

雖然課程以急救為主,卻涵蓋了很多有用的生活醫療觀念:比方說瘀青冰敷的方法,不要將冰塊直接加壓在患處,以免二次凍傷。外傷傷口、首要工作是清潔,敷藥倒是其次。中暑與熱衰竭是兩個不同的症狀,常常讓人混淆,前者皮膚乾熱而無汗,病患心跳很快而且血壓過低,有器官衰竭的危險;後者則因水份及電解質不平衡,有無力倦怠、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所有急救方法中,最即時也最攸關人命的就是心肺復甦術了。心跳停止的患者,不用10分鐘就會喪命,所以把握救護車來之前的黃金10分鐘,是急救員的責任。“叫叫ABC”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CPR口訣。於是,我們很努力的對著安妮反覆的練習,看似簡單的30回按壓、2回口對口人工呼吸,區區做5個循環,就足以讓人全身無力。現場教官還撥放了真實的CPR急救過程的影片,原本心跳已停止的患者,居然在CPR後完全活了過來。
傷患的包紮與運送也是急救課程的重點,用神奇的三角巾與就地取材的木板固定傷肢,不但能減輕病患傷痛,也能預防患者的二度傷害。課後的考試教官會綜合所有觀念以及所學的包紮技術,模擬情境出題,像我抽到的題目是:在工廠看到一位操作員手被機器輾斷,血流不止,請問急救員該如何處置?
我的處置如下: 將機器停止、並請身旁人員叫救護車,再用紗布用力壓住傷口止血,並將傷口抬高,待血稍稍止住時,做傷口包紮,做環臂帶。然後請傷患平躺避免失血過多造成休克。再將患者卡在機器的斷肢撿回,用乾淨的塑膠袋包好,最好有冰塊可以降溫,然後連同傷患一起送至醫院。
教官說,考試時,我們都可以思緒清楚的做正確的處置,但在遇到真正的情境時,慌張常令人亂了方寸,以至於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這些概念一定要非常熟練,到真正要用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課程結束前,教官問學員們今天如果看到患者倒在路上,有把握也願意向前給予急救的人請舉手!!
眼見全班每一個人雙眼發光,高高的舉著右手。教官對我們的自信很滿意,但她也提醒我們,急救員的的職責是在第一時間提高患者存活的機率,任何急救措施都不能保證將人救活,也不能阻止患者家屬無情的提告,
我們只要盡力,剩下的就交給命運了。

最後,要感謝這兩天熱心奉獻的教官們,
老實說,上完這兩天的課程,比平常上班還要累,
但有了這些技能,無論未來有沒有機會派上用場,都讓身邊的人在遇到生命危急時多了一點點的保障,也是我這兩天上課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