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潮來潮往

潮來又潮往,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2015的上半年,公司的人事處動作頻頻,左手畫著願景,右手提振士氣,連對於人情世故遲鈍如我的人,都能感受的到上層力求圖強的決心。以積極的角度看來,公司亟欲塑造出自己的企業文化,讓工作不僅單純是上班領薪水的契約行為;以消極的眼光檢視,公司的這番作為隱約表露出須力挽狂瀾的頹勢。
打擊士氣最大的,莫過於老闆輕揮衣袖,無預警的結束了成立一年的子公司,有人鼓掌說這是壯士斷腕的果決,出自於不得已之決,也有人無奈認為這是商場現實的殘酷,讓有些員工繞了一圈,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徬徨的十字街口。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都在工作中將自己鍛鍊成更好的人,就像沒有結果的愛情未必是失敗的愛情,爬山沒有登頂的未必是白走一遭。真正的性情中人,更在乎是彼此相處的互動勝過是否走上紅毯;愛山的人,滿口袋收藏的是路途上與松濤薄霧共舞的樂趣。
別人在乎的愛情是否修成正果,登山否有攻頂達陣早已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審視部門內部,近期內並無重大整編,管理階層及分配工作量亦無明顯改變,但我們約20人的部門,半年內來去了五位夥伴,汰換率幾乎占了四分之一。來去必有因,本著儒家文化薰陶,無論是主管認為員工不適任,或者員工對主管有微言,檯面上都給對方留足了情面,但就我觀察,離開的人即便走的再瀟灑,多少還是留了些遺憾,一半留在自己心中,一半留給了朝夕相處的同事以及主管們。或許身上積累的遺憾多了,久而久之就麻木了,麻木了也就表示適應了,適應久了就構成了部門的文化。其實,我雖然不是他們,但我不認為我們公司的客觀條件與我們部門文化會讓人忍無可忍,叫人不得不歸去。
但人並非總是用理性做決策的動物,尤其在資訊不對稱的職場上,職員們往往沒有太多協調、折衷、妥協的空間,這些都是學理工的人較缺乏的,也是我認為部門的問題所在。

這半年來公司人力資源的潮來潮往,無論高階或基層,都讓這艘航行在汪洋中的船艦,左搖右擺,搖動的船身延誤了抵達目標的航程,也擺盪了水手們曾經相信努力前進的決心。「攘外必先安內」自古有明訓,然而,執行起來絕非像在部落格上打打字一樣輕鬆愉快。馬雲說: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這話講了等於沒講,就和我說離職的原因千百種,說穿了就是做的不快樂,不想上班。

錢,多少才算到位? 人,受委屈的尺度也不相同,更何況公司有兩百多位腦袋,企業畢竟不是尋找歡樂的遊樂園。公司為了留攬人才,雙管齊下,財務部門祭出選擇權誘因,為"錢"畫出了一塊餅,人事部門從價值面著手,試圖激發工作的熱情,都是相當有智慧的決定。
公司展現出的誠意,我感念在心,
也期待這股向上的思潮,能漸漸培養出員工的默契,讓公司這艘船能在風平浪靜下勇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