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立自強、屹立於兩列強間的韓國,人民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是一股關鍵力量。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最根本的是先認同自己。於是,我在首爾感受到了政府對於歷史古蹟維護、文化保存的用心,是一座兼具發達文明又有歷史韻味的城市,就連花個三兩天走馬看花,也能被這股強烈的韓風給震聶。
首爾市中心,五座朝鮮國歷朝的宮殿,皆被完善的保存,就連古漢阳都城的城門與城牆,幾乎也都有完好的修葺。時間的關係,只容許我們走馬看花的欣賞兩座著名的皇宮,景福宮與昌德宮。門票非常的便宜,每間均一價3000韓圜,約一百元新台幣。
五座宮殿之首 - 景福宮,是最華麗也是幅員最廣的一座,吸引了眾多前來朝聖的觀光客,
整點的守門將交接儀式,被團團人牆給包圍著,莊嚴中帶有幾分搞笑之氣。
這回最可惜的就是沒搭配上免費中文導覽的行列,讓數十座長相類似的城門與宮殿,在我腦海中分不清楚彼此,還好有北國蕭瑟的美景入簾,也不算白白的走一遭。
眾多樓閣中,唯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浮在水中央的慶會樓,以及有王者之風的勤政殿。
前者是皇帝舉辦宴會的場所,遊客只可遠觀而不可近視,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勤政殿是皇帝上朝聽政的場所,取名勤政,頗有勤於政務或勤政愛民之意。
門樑、廳上的寫的、掛的全是我們讀得懂的繁體漢字,雖然韓文早已取代漢文超過五個世紀,看到漢字,普遍大眾讀不懂也不明其意,但這絲毫無損韓國人對於祖先漢文尊敬的態度。
夜裡的光化門,與一旁新穎的玻璃辦公大廈相互輝映著,訴說著過去與現代可以和諧的存在。夜深了,為了大韓民國的競爭力,市民無怨的挑燈夜戰。
第二座拜訪的宮闕是昌德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最初昌德宮是國王居住的宮殿,在日本侵略的壬辰之亂中因景福宮被焚毀,取代原本景福宮的地位。然而,德昌宮也終究難逃被日軍破壞的命運。現今所見的一磚一瓦,都是事後整修復原後的模樣。
相對起景福宮,這裡的遊客稀疏許多。敦化門是昌德宮的正門,頗具仁愛敦厚知寓意。
仁政殿則是昌德宮的正殿。皇帝登基、問政、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所,與景福宮的勤政殿有相同的功能。一旁有國王處理政務的宣政殿以及國王皇后生活的大造殿。
白天雖有陽光加持,但直逼攝氏零度的低溫,讓遊客的手總是深埋在口袋裡取暖。
與景福宮一樣,昌德宮也有中日韓英文的免費專業導覽,一趟需1.5小時。
昌德宮內的後苑,是皇室的休憩所,要另外購票而且得先行預約才能入園參觀,
經由解說員的帶領講解入園,歷時90分鐘。聽完解說後,從雙眼看到的表象,進而理解各建築安排之巧妙和寓意,強烈建議參觀首爾的四大宮殿時,如果時間許可,最好能聆聽解說員解說,便能更深入的了解韓國歷史文化。
芙蓉池與宙合樓的功能類似今日的圖書館,聽說下雪時的景色更為迷人。
首爾市區眾多的不老門,後苑的這座才是原創。解說員說韓國人身強體壯的法寶,除了泡菜、人蔘外,就屬這道門了,特別請大家從門中穿過,留住青春。
古典之外,首爾並不乏參天的巨樓,汝矣島上棋盤式的街道規劃,十線道筆直的車道,頗具泱泱大國之勢。昔日曾是經濟發展亞洲四小龍的韓國,今日已長成大龍飛上青天,也是老一輩的人不願承認的事實。
看到這一幕,不禁讓我聯想到宋楚瑜先生的「超韓趕星」計畫,
是多麼遙不可及的願望。
其實,人均國民所得、經濟成長率永遠落後於韓國都無所謂,
小國島民,如果為了短暫的經濟利益,可以忘了自己是誰,國格被論斤秤兩的變賣,才是最可悲的民族。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台灣媒體常醜化韓國人,把韓國形容成惡劣的競爭對手,鮮少深入探討韓國從貧窮到富強背後的原因。當我們的半導體業被韓企殺的血流成河、3C市場被韓貨大軍攻佔時,竟然只是悻悻然的找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藉口,說台灣中小企業只能孤軍奮戰,當然會輸給韓國傾國家之力在扶植的企業。然而,台灣不也有像大同、裕隆,由政府扶持,品質掛保證的企業嗎?
我們沒有輸給誰,只是敗給了自私與不團結。
團結的民族情操,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靠父母、學校和社會點滴的累積灌溉,
教育孕育著富強的根基,讓學習成為比槍砲彈藥更具威脅的武器。
首爾市內有保存了數片傳統韓屋的聚落,比較知名的有北村韓屋村與南山谷韓屋村,這裡不僅僅是觀光景點,也是居民的住宅,所以在村內參觀時要輕聲細語,以免打擾到住戶生活。
村內有一間民宅,開放家裡的庭院給遊客參觀,並提供傳統韓服的租借體驗,
畢竟我們與韓國人的血統不一樣,比方說五官比較明顯,膚色也較黑,
所以雖然套上了韓服,一眼就可以認出是冒牌的。
畢竟我們與韓國人的血統不一樣,比方說五官比較明顯,膚色也較黑,
所以雖然套上了韓服,一眼就可以認出是冒牌的。
這幾天沉浸在大韓民國的歷史文化中,對於以前歷史課本裡讀到中國的藩屬- 朝鮮、鄉民口中的高麗棒子,有了屬於自己的獨家印象。
我就想,外國人來到台灣,我們是否有著自豪的中華文化,讓遊客們回家後還能餘音繚繞呢?
我就想,外國人來到台灣,我們是否有著自豪的中華文化,讓遊客們回家後還能餘音繚繞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