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了登山包、脫下了實驗衣、旅行箱閒置後的猴子,究竟剩下些什麼? 大概就剩下一雙勁腿與一雙路跑魂了吧。從大學開始,跑步之於我,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沒認真思考其目標與目的。跑步,不是為了減肥,也沒有蒐集賽事的嗜好,更沒有追求成績的突破。我跑,就為了快樂兩個字爾已。長年以來,我每個月的跑量介於五十到一百公里之間,純屬玩票性質,堪稱極不專業的市民跑者。
然而,在這兩三年參加的幾場馬拉松賽事中,我發現平日若稍微增加一些跑量,比賽時偶爾就能得到一點獎金或獎品,與厲害的選手們同台。我心想,那如果真的認真地訓練一下呢? 是不是就能健步如飛了呢? 還是一旦認真起來,就變得索然無味了呢?
今年秋天,從未受過任何正規跑步訓練的我,受到Garmin跑團的感召,成為儒億跑班的一份子,見識一下所謂練跑之人的真功夫。儒億跑班採用的是漢森馬拉松訓練法,共十六週的訓練課表,每星期練五至六天,包含一天團體技巧課與一至兩天的團練,團員來自社會各族群,橫跨三代的年齡層,因為跑步這檔事,大家成為同學,跟著教練們學習。上課採能力分組,跑步這遊戲是跟自己競賽,大家對跑馬也有自己的詮釋。踏在相同的跑道上,有人講求華麗完賽,有人力求速度,有人找歸屬感,有人藉此紓壓。大家雖然目標不同,但是都是為了更好的自己而跑。
受到教練們的啟發,沒有練習的時候,我開始閱讀相關路跑的書籍,拜科學化訓練之肆,跑步的各種參數已經可以精準的數量化,再加上心律錶的普及,大大的拉近了市民跑者與職業選手的距離。徐國峰幾本著作,無論對於初學者或進接者,都能快速的了解跑步的各種參數與與技巧。還有一本日本人寫的"拼命跑,不如挑對鞋",教我如何正確選鞋。接著是肌力訓練與筋膜放鬆的知識,還有圖書館就借的到的一脫拉庫跑馬勵志故事,像是"真男人的奧運馬拉松之路"、"市民跑者之王"、"jay的跑步筆記"、"強風吹拂",都讓我從藥物實驗室的研究員,慢慢變成一名熱血的運動員。
參加跑團後的跑量幾乎是我之前的兩倍以上,更不用說還有強度較高的間歇跑與肌力訓練,我一點也不覺得練習有多疲累,反而在這一次課表結束後,就期待著下一次的練習,不管晴天、雨天、平日、假日,跑團同學們過人的意志力,讓曾經以為非常自律的自己,見識到真正練跑之人的癡與狂。
教練常常在訓練結束後,對我們說"大家辛苦了"。我不太懂教練的意思,對我來說,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或付出,是一件既幸福又快樂的享受,更何況這裡有一群跟我們相似的人,一起經歷這段異於常人的瘋狂歲月。
從當兵時的慷慨激昂、準備負笈歐洲時的悸動、 剛踏入製藥業的熱血沸騰、以及參加高山嚮導訓練的異想天開。原來,一直以來,對於生活的熱情,它從未消逝。只是它如四季的更迭,會隨著環境找到出入。不斷地將熱情轉換為快樂,是人生來具有的本能。
武漢病毒堵住了旅行的跑道,金錢遊戲腐敗了製藥的前途,此刻,馬拉松的賽道燦爛奪目,正等待著我向她奔馳。
123、123、1234567、儒億運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