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2022 Challenge Taiwan - 準備

連續兩年,陪我一步步挑戰51.5Km, 113Km賽事的,是大學時代的好夥伴。連續兩年,載著我與自行車繞過半個台灣,做我最佳後勤補給的,是我的爸媽。鐵人,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賽事,也不是一天能淬鍊出的體魄。去年結束113Km的回程車上,我突然異想天開,如果爸媽也能下海當選手,回憶將會是更加深刻,於是趁著爸媽對於比賽的激情未退之時,拿著早鳥的優惠,一步一步的將他們推入鐵人堆中。

加油團轉換成選手,需要時間及決心,更何況對象是兩位已經拿到老人卡認證的爸媽。

在國門尚未開啟前,爸媽能旅遊的地方有限,時間是充裕的。但對於年長的人來說,參與新活動,需要更大的決心。不如明年我們來接力吧。即便是一人完成一項的接力,他們一樣心中有所保留,無論如何,這些都是他們從未嘗試過的事物。

「 報名費與裝備我贊助。」

「疫情期間,無法出國旅行,練鐵人就當作練身體吧」

「老了,更要冒險,因為,以後的你們,只會更老。」

「完賽獎牌很精美,完賽衣很帥,還有很多小禮物紀念品」

不知道是哪句話讓他們心動,媽媽居然說他可以認領21Km的跑步項目,接著推說爸爸游泳1.9Km理當沒有問題。其實,爸爸平常就有在泳池活動,只是沒有參加賽事的習慣爾已。

終於,他們決定和我一起參加2022的CT113接力比賽。

爸媽平常就有微運動的習慣,在鄉間小路慢跑5~10公里,但更愛美食的他們,使得運動消耗的熱量,迅速的被補充到位。真正認真準備賽事,是在比賽前的兩個月,屬於臨時抱佛腳型選手。

游泳方面,1.9Km大會規定90分鐘內要完成,爸爸估計他一小時內就可以完成,爸爸手機紀錄著每次去泳池游1000米的時間,一共只練習了十次,心裡早已胸有成足。

跑步方面,21Km關門時間是3.5小時,媽媽過去的紀錄大約是3小時,而且三年前手術後,就再也沒有參加任何路跑賽事,心情格外緊張。爸爸練游泳時,媽媽練習跑步,通常一次十公里,遇到天氣不佳時就休息,然後在比賽前幾周,換了一雙新鞋,希望比賽時能有個好彩頭。

自行車部分,我有了去年賽事的經驗,90Km如果不特別追求速度,三小時左右可以完成,而且今年的接力,騎完後就可以休息,自然輕鬆很多。一般訓練有素的三鐵選手,都會踩訓練台、功率機或是飛輪,增加肌肉踩踏效能。而我是趣味導向,藉由假日與Ricky的戶外風景路線,同時達到訓練效果。

我們在豔陽下,在下雨天,在清晨與黃昏,在北海岸的山水之間嬉戲,在動靜快慢之間,體會騎乘的快樂,不需任何理由,不為任何目的。
就算沒有比賽,我們還是會做相同的事。
比賽是一時的,真正上場的時間就是幾小時爾已,
而真正受益的是在準備過程中培養出的運動習慣,以及不畏艱難的運動家精神。
病毒教我們順應自然,有人宅著躲著祈求和平,
我們則選擇走出戶外,勤練體能,不試試怎麼知道我們會敗給病毒?
相同賽事,由於體能與認知的差異,賽前產生的反應也不同。
爸爸習慣走保守路線,不太挑戰超越自己能力的活動,量力而為對爸爸來說最為踏實。
媽媽則樂於嘗鮮,面對新事物卻容易神經緊張,對於未知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鐵人、馬拉松都不是他們那一代人熟悉的遊戲,
對於爸媽來說,願意跟我參加比賽,就是跨出很大的一步。

這一步,他們年輕了十歲,在體能上,在心智上皆然。

感謝主辦單位頂住社會輿論壓力,在疫情蔓延之時,堅持如期舉辦賽事,
04/23的鐵人接力賽,為我們2022的體能賽事揭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