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時梅雨下個沒完沒了,Covid-19讓國境解封日子眼看遙遙無期。平日跑步、健身,周末踏青或騎車成了規律的日常。有想接續儒意跑班,回歸賽前馬拉松的循環訓練課表,也曾經想報名泳班,把長泳基礎打好,以備未來哪一天想挑戰226鐵人,不至於心有餘而力不足。
拜Covid所賜,島內大型活動暫停或延期,原本報名六月份的秀姑巒溪泛舟鐵人再次被沒收。健身房與游泳池門可羅雀,5/15那個周末,無意間發現社群網站一大堆網友想轉讓健身房會籍,大家擔心室內密閉空間,增加染疫的可能,紛紛想退出。於是,我趁機加入了離家利最近的健身房 -Ture Yoga,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每月1300台幣),無限次數使用器材與課程。倘若不是Covid,我會與True Yoga擦肩而過。就像上一個內湖住所,World Gym就在隔壁,卻是最遙遠的距離。
於是,我的健身足跡,從原本10分鐘自行車程的國民運動中心,移駕到離家步行5分鐘內的專業健身房。
從此,健身房與辦公室,都在家裡視線可及的範圍內。
加入健身會員後,長期練習的運動菜單有了變化,從原本50%路跑、20%騎車、20%健身、10%游泳,逐漸的變成現在的50%健身(30%重訓、20%瑜珈/飛輪)、30%路跑與20%騎車。健身的比例從之前的20%激增到50%。
吃的課表從間歇、有氧慢速、周末的長距離慢跑改成深蹲、硬舉、握推等肌力訓練。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跑步是高耗能的有氧運動,能輕易維持輕盈體態但無助於增肌。重訓恰好相反,是低耗能的運動,增加肌力但無助減肥。兩者搭配訓練,就是最有效的增肌減脂菜單。我對於增肌減脂沒有追求,但這些都是跑一跑,舉一舉,身體自然會帶來的回饋。
我發現從事運動,尤其是登山、長跑、三鐵,還有現在重訓,同為習武之人,因為了解到自己的極限,普遍具有謙和的氣質。這些身體的變化都有需要長期培養,無法立竿見影的。所以,我們更了解到沒有所謂的速成,所能追求的,就是今天的自己比明天的自己好,持之以恆爾已。
然而,有限的時間,重量訓練多了,便擠壓到路跑時間。當肌力從空槓深蹲,進步到40Kg,各部位的肌群,逐漸懂得彼此對話之時。跑步卻從輕鬆四分半速,慢慢的掉到疲勞的四分半速,然後習慣輕鬆的五分速,身體就會自然而然的降速。我看了許多Youtube的分享,也請教了教練,結論就是,身體很誠實地,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還好我們不是選手,沒有成績包袱,運動時開心,帶來健康的身心,就是最棒的目的。
生活也一樣,有人認真追求財富,有人急於攀高權貴,有人用心經營家庭,有人勇敢追逐夢想。到底該怎麼做才叫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自己活得開心,就是最成功的選擇。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成功的定義,這就是民主社會最甜美的果實。最慘的是不知道要做什麼,用別人眼裡的成功,來定定義自己的生活,等到焦頭爛額後才恍然大悟,卻發現為時已晚。
分享我的周課表,裡面沒什麼大學問,當下挑一個最想練的練習,所以肌肉們開心,我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