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38度線上的驕傲 (5) - Flight to Busan

一年半前的跨年夜,首爾燦爛燈火點燃了2016精彩的一年,38度線上堅毅的國度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悄悄的種下再次訪韓的種子。2016年孟夏的一齣大片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細膩的劇情與特效,流露出大韓民族鐵漢柔情的一面,讓我對這夾在中日強權間,隔壁住著不要命的兄弟的國家,增添更強烈的好奇心。一年後的今天,Polly和我乘著沒有殭屍的航空器,從空港順利進入了這座海港城。從桃園機場起飛,1.5小時的飛行距離,就能看到與台灣完全不一樣的景色,在釜山幾百英呎的上空,心中難掩興奮之情。
上回的長榮航空的機加酒假期,儘管既便利又優惠,可惜住宿區域與飯店選擇上少了些特色,清一色是國際連鎖旅館。於是這次我們願意多付出點代價,換取一些不同的住宿體驗。至於飛行,舉凡硬體如座位大小、餐點與機型或是服務,像是掛領行李、登機與空姐素質,大韓航空是我搭過航空公司中的首選。
時間:05/27/17 - 06/01/17 (端午節假期)
人員: Polly & Pakermonkey
領隊: Polly
住宿: SC Helsinki Hotel (3 nights), Hound Hotel Gwangan (2 nights)
交通:釜山公車地鐵、大韓航空
花費:每人NT 35,000
參考書目:《釜山3天2夜小旅行》、《釜山,美好旅行提案200》

台灣正值濕熱難耐的梅雨季節,一進釜山卻是宜人的春夏交際的18-25度涼爽的晴天,讓人心曠神怡。釜山金海機場不大,搭空鐵進市區很便利,只是釜山在旅遊書裡像是被縮小似的,真正來到釜山,才發現大家都太小看它了。有人將釜山形容成台灣的高雄,依我看來,除了同樣是第二大城與海港都市外,論氣候、人文、飲食或交通,釜山與高雄有很大的差異。從機場到海雲台,沿途經過24站,光是地鐵就搭了一小時。
前三晚住在海雲台,這一區蓋滿了優質的大小飯店,地鐵出站就洋溢著滿滿的度假氣氛。沿著海灘一整排豪華氣派的飯店,更有著無敵海景。我們整天都在外趴趴走,便選擇離地鐵站較近的小旅店,設備服務一樣不會輸給星級飯店。不曉得韓國人是否熱衷於泡澡,幾次住的房間裡都有著寬敞的浴缸,不過這個季節還是沖澡快活。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旅館內的防火逃生設備一點都不馬虎,不是應付安檢了事。走廊備有滅火器,房間裡放有一組逃生吊掛工具,逃生指示圖也非常清楚掛在門後。
旅館外的巷弄,雖然不是泱泱大道,一個人夜半走在微微的街燈下,也不會感到慌張。
後兩晚待地鐵金蓮山附近,這裡的優點是觀光客不多,消費比海雲台經濟許多。韓文聽說讀寫皆一竅不通的我們在這一區常常得藉由比手畫腳來點餐、問路,卻也真實的體會到釜山人的熱情可愛的一面。
距離廣安沙灘很近,相較起海雲台熱鬧的氛圍,廣安沙灘非常適合情侶散步,享受無人打擾的寧靜夜晚。
扣除飛行,在釜山四天半的時間,只夠選擇性的淺嚐釜山美景。
釜山是一個同時能滿足愛山、愛海、愛美食、愛逛街,還有愛釣魚的旅客的港都。
釜山觀光公社列出了十項必要訪問的11處釜山旅遊景點,分別是(1)海雲台與冬柏島(2)迎月路&電影的殿堂(3)廣安里海水浴場&廣安大橋 (4)二妓台海岸散步 (5)梵魚寺 (6)BIFF廣場&龍頭山公園 (7)札嘎其&國際市場(8)影島大橋 (9)太宗台 (10)甘川文化村 (11)多大浦 。
以下是我們落地後五天所造訪的區域。
除了文獻所提的,每天行程中總是有不少的書上沒介紹的驚奇,讓每天出門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大風吹

大風吹,是今年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製作的主題。
這群即將踏出社會大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勇敢的展現創意,表達自我也反映社會,讓我印象深刻。「字言自語」與「歸來的人」透過短片的拍攝,凸顯社會的牆角,關注需要關懷的人群。「裸菜市場」、「迷海龜途」則是與學者們合作,宣達簡單的理念 - 隱私與環保。最大宗的是同學們與產業界合作,以各種平面或媒體行銷模式,將大眾的目光聚焦在產品上。
Polly公司的品客,參與了這次合作計畫,在展演攤位中,非常的亮眼。
Polly公司只給了很簡單的素材與協助,學生們自由發揮,膽大心細創造出不同凡響的作品。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感受到現在大學生靈活的企劃能力與旺盛的衝勁,的確是後生可畏的強大浪潮。
期待他們這股堅強又溫柔的風,出社會後,不要被現實的冷牆給削弱了。

相信許多在大學時代認真揮灑過的人,剛出社會時,都想大力地邁開步伐,
全心施展抱負的念頭。

然而,幾年過去了,這些既豐沛又鋒利的理想,一點一滴的被婚姻、被家庭、被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消磨的平緩又圓融。激盪中,我們調整自己的態度,修正自己的理念,逐漸符合社會的運作模式與上司的期待。伴隨而來的是漸漸地多了起來存款數字,幸運的話多了一個主任或是經理的頭銜。
無論哪個職位,想暢所欲言,不容易,要改變體制,很難,要實踐理念,幾乎不可能。
這是我在公司內觀察到的現象。

恰好,我們分析部門,也在玩大風吹。
大風吹,吹什麼,吹.......有理想的員工!  

每個月吹走了對工作有期待的資深員工,吹進一位懵懂的新人。其實,這股低氣壓早在去年就已形成,二月份領完年終獎金後,才如颱風般的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有才的同仁陸續出走,激起了連鎖效應。
探究原因,老闆沒變,主管是老面孔,薪資有增沒減,福利好的離譜,工時正常,問題就出在缺乏創新的能量與明確的方向,
讓員工不知為何而忙,待越久志氣越消沉。

離開的人,無非是趁年輕,想給自己更大的機會,更多的可能。
戰將一個個出走,有的轉部門,有的離開藥界,有的投靠敵營,
部門裡留下恭順聽從的傭兵,
這凸顯出公司經營者的兩難,尤其在講求創新的藥業。

我發現,人的一輩子都在玩大風吹,感情上、工作上、生活上,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即使你牢牢地扒者板凳不放手,也會看著周遭的人飛來飛去。
因為不安於現狀,所以有想飛的慾望,因為有所追求,所以必須冒險。
滾石不生苔,苔多石不滾,窩久了、人老了,想滾也滾不動了。

大風吹,風越吹眼底的世界越大,眼界也越飛越寬廣。
究竟是巧合,還是貴人助陣,幾個月前,老闆在分析部門開始玩大風吹之前,
親自將我從中抽離,賦予我新的角色,提供我新的舞台和視角。

於是,我帶著分析部門的知識以及全新的熱情來到了新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