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牛鈴聲中賀羊年 - 終點

大雪紛飛的早晨,踩著冰冷的腳步,我們將行李安全的送達少女峰山腳下的茵特拉根(Interlaken),車站附近有著好多東方臉孔,連飯店的留言板上也密密麻麻的寫著中文。這裡不屬於派克猴子旅程的一部份,我得拖著登機箱繼續趕路。
北上途中,順道帶大家去了趟琉森(Lucerne),陰濕的天氣,讓湖上的卡貝爾橋顯得暗淡無光,三顧琉森,恰巧都是看到她憂鬱的一面。沿湖的整排餐館,幾乎沒有遊客上門,服務生閒的發慌、老闆愁眉苦臉。
我們頓時舉棋不定,也只好碰碰運氣走進了這間名為la terrazza的義大利餐館,
分別點了四種不同的商業午餐,一份約20法朗,含湯、沙拉與主餐,十分划算,“用餐”成為在琉森短暫停留中,最美好的回憶。
下午三點三十五分,我拖著登機箱上路,一路北上到蘇黎世機場旅館,等待明早飛往台灣的航班,C.W.Chen則帶著其餘團員返回茵特拉根,享受接下來一星期的優閒度假樂活。
坐在返家路上的列車,窗外的景色像跑馬燈般反覆的撥放著,我的思緒也跟著反覆打轉,回想著這趟旅程收集的驚艷,得到的體悟與學到的灑脫。
當天晚上剩下的體力,只夠讓我吃了條小三明治配上一大瓶鮮奶,勉強的將手邊剩下的明信片寫完寄出,然後悠然入夢。
將近14小時的飛行時間,我陶醉在一部接著一部電影劇情裡,絲毫沒有樂不思蜀或近鄉情怯的惆悵,我明白無謂的眷戀只會阻礙自己前進的步伐,讓心情陷入憂鬱的漩渦。
回到台灣當晚,脫下了陪伴我兩星期的登山服,卸下了旅人的身分,將登機箱裡的衣物通通洗淨,準備好心情,明天上班披上實驗衣,繼續以研究員的身分,開啟另一段令人期待的長途旅程。這趟旅程不用自己掏腰包,每月還有豐沛的薪餉與聰明的夥伴陪我一起衝刺,也是是件幸福快樂的事。

也因此這13篇「牛鈴聲中賀羊年」遊記,下班後拼拼湊湊,延宕到兩個月後才全部完稿。




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牛鈴聲中賀羊年 (13) - 伯恩

妹妹同學強烈的建議我們來瑞士一定要去趟首都伯恩(Bern),在鄉村待了一個多星期了,到城裡湊湊熱鬧,感染一下首都的氣息也不賴。一大早從Twann出發,在比爾轉車,一小時就抵達伯恩。
伯恩雖然身為瑞士聯邦首府,人口卻不及蘇黎世、日內瓦及巴賽爾等大城,市區內保留著中世紀古樸的老建築。從圖恩(Thun)流過來的阿勒河(river Aare),在這裡畫了個圓圈,形成了一條繩索,緊緊的箍住了老城區,然後注入Twann那座比爾湖(Bielersee)。於是伯恩市本身就如同浮在河上的一座堡壘,居高臨下。
在伯恩市區,兩條腿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從火車站一路貫穿狹長的市中心至熊公園也不過兩公里,步行半小時也綽綽有餘,棋盤式的街道,光憑著方向感,沒有地圖也不會迷路。遊客中心門口擺著一尊骷髏,應該是用來嚇小朋友的,令人失望的是,遊客中心裡放的摺頁,只有極少數介紹伯恩市區景點。
應媽媽要求,我向櫃台詢問賣勞力士鐘錶店家的地理位置,服務員熟練的在地圖點了出來,心裡大概想著: 『又來了一戶中國土豪。』
其實媽媽對名錶根本沒興趣,而是在乎店裡免費兌換的紀念品,婆婆媽媽們總是難以抗拒"來店禮"的促銷手法。而我們還真的專程繞去BUCHERER......為了一支不知道可以做什麼的小湯匙紀念品。
伯恩市除了街道整齊,就連房屋、騎樓、招牌都很一致,沒隔多遠就設置個噴泉或鐘塔路障,崎嶇不平的石板路,幾乎被往來頻繁的電車軌道佔去三分之二,在這裡開車大概欲哭無淚吧!!
在首都,這樣的設計顛覆了我所熟悉的以便利掛帥、利益優先的思維。
熊公園裡不見毛茸茸的熊大,放了幾隻木製的雕像充數,做得很不逼真,只差沒把台灣的湯姆熊放進來,幸好沒有熊的熊公園不用收門票。
買了幾支Migros雞腿與豬腳當午餐,在伯恩大教堂前廣場配風景啃了起來,不單是遊客,連許多當地上班族也會帶著三明治來這裡享受中午的用餐時光。
綠色的可口可樂,在嘴裡嚐不出特別風味,倒是在視覺上給人煥然一新的面貌,只是我猜人工香料並不會少放。在瑞士我們幾乎天天買可樂喝,因為這裡可樂的氣灌的特別飽滿,入喉後總讓人暢快的一飛沖天。
爬上玫瑰花園,視野遼闊,微微的日照催人睡意,全家在此小睡片刻,為下午逛博物館養足精神,也讓肚子裡的雞腿豬腳得以專心消化。
向南過了橋後,是愛因斯坦博物館與歷史博物館,這區遊客非常稀少,但個人認為這裡的收藏遠比市區內的愛因斯坦故居收藏豐富。
租了份與語音導覽,整個下午沉浸在愛因斯坦的人生故事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工整的筆記手稿,簡直如印刷般的精美,讓人不禁羨慕頭腦好的人做什麼都像樣,也說明了All man are created unequal(人皆生而不平等)的道理,所以應求明日的自己比現在的自己好,與人比較並沒有太大意義。
從博物館屋頂窗戶向外望去,清楚看見市中心國會大廈的面貌,星期三下午四點左右,首都街上幾乎沒人沒車,挺讓人訝異的。
參觀完費神的博物館,C.W.Chen夫婦積得滿臉疲憊,在教堂邊找個舒服的角落歇息,瑞士旅程將近尾聲,我起身到車站附近的laederach連鎖巧克力店購置伴手禮,不知是哪根筋不對,幾乎不帶伴手禮的猴子,一口氣撒了200瑞士法朗,換了這堆佔據半個行李箱的小玩意。
在一整日疲憊的步行之後,最適合坐下來喝杯鮮釀啤酒。
選擇在熊公園旁的加拿大啤酒屋Altes Tramdepot覓食,生意好得不得了,還好事先訂了位,
團員們點了馬排與鮭魚排下酒,我則用瑞士傳統的馬鈴薯餅Rösti結束一天的伯恩之旅。
回Twann的路上全員睡得東倒西歪,就連隔天早上啟程前往Interlaken的列車上,除了越來越重的行李,更拖著滿滿的睡意上路,旅程的第十四天,連續每天馬不停蹄地遊歷、衝刺,也該到中場休息的時刻了。

..........繼續閱讀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牛鈴聲中賀羊年 (12) - Twann

Twann是位於瑞士西北部伯恩州,位於比爾湖岸、一個人口不到1000人的小村莊,
整個村落只有一條小巷、幾間商店,和一個火車站,每小時固定駛過一班區間火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妹妹的高中同學知悉我們全家熱愛大自然的本性,幫我們安置好行李後,特地安排了一趟Twann村落的健行之旅,帶隊的是住他們樓下的鄰居爺爺,Heinz。
Heinz只背著一台單眼相機,連水壺也沒帶就出發了,他靦腆的告訴大家只是逛逛後院罷了,不需要帶任何裝備。
走沒多久,他帶我們跨越了因路面結冰而靜止進入的封鎖區,他說他是警察,熟悉這裡的地形,沒有問題!! 
一路上他用法文穿插著英文與C.W.Chen介紹這裡的風景,C.W.Chen果然當年是幹過業務的,完全跨越了年齡和語言的鴻溝,與剛認識的Heinz聊得非常起勁。
Heinz突然在一個洞穴前停下來,很賣力的解釋裡面住這一種動物,叫“flying mouse”,
妹妹以為是飛鼠,
後來想想應該是蝙蝠才對,超級有創意的說法,搞得我和妹妹笑到肚子好疼。
穿過了叢叢樹林,眼前一片寬廣,跟著Heinz的腳步,沒有人知到我們走了多少哩的路,沒有人認得清東西南北,Heinz帶領我們走入了葡萄園的田埂。
這裡不是什麼旅遊景點,但光是眼前這一排排沿著山坡種植的釀酒葡萄,就讓人心醉,我在瑞士首次手捨不得放下相機,真想把照的每一張相片都把它們放上來。

看到一整片整齊劃一的果園,其實心裡頗心酸的,因為要是在台灣,一定會有電線桿、鐵皮屋、廢土廢機具等點綴畫面,運氣不好還會有一幢很突兀的民宿蓋在田中央,從很遠的地方就立著廣告招牌。
我相信這裡的居民知道電的便利性,也懂鐵皮屋的廉價,更清楚房子蓋在山坡有比較好的視野,但是他們珍惜土地,熱天知命,將大地還給作物,並虔誠地把山坡上最好的位置留給上帝,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孫可以在這裡永續的生活。
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痴人
夕陽西下,彷彿在催促我歸程的腳步,但它的美反而讓我駐足,真正催促我回家的是那張飢腸轆轆的肚皮。
揹著夕陽餘暉,走在鄉間小路上,感覺自己好富有。
亦如台灣的鄉間,人們的作息隨著太陽東升西落規律的輪轉,家家戶戶打著昏暗的燈火。晚間九點,當大家餓到開始出現幻覺時,妹妹同學端出了瑞士的家常菜 - 組合肉與馬鈴薯,鄰居Heinz則端出Twann當地釀的白酒。
今晚絕對是這趟旅程中最陽春的一餐,大家甚至不相信這就是瑞士人平日果腹的食物,
然而,洗腎火腿與無味馬鈴薯的滋味卻令我難以忘懷。
我相信,她一定非常用心的想讓我們嘗嘗瑞士的庶民料理,
不同的是 我們的旅行是短暫的,他們的旅程卻很遙遠,
我們可以大膽的盡情享受,然後回台灣努力掙錢,他們卻得精打細算,努力的在異鄉求生存。
粗茶淡飯,我們依舊心存感激,
漂泊到離鄉、在陌生的環境扎根,面對生活的挑戰,箇中滋味,也只有當事人能夠體會吧~

來到Twann,不僅看到迷人的風景,也看到了美麗的鄉間小路背後現實生活的殘酷。

我體會到無論在旅行途中或是人生路上,都要勇敢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景,然後勇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繼續閱讀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牛鈴聲中賀羊年 (11) - 沃韋

準備動身離開蒙特勒的那一天,天空剛撥雲見日,遊客們才有幸聽見山與水的對話。優雅的日內瓦湖畔,清澈見底,也讓魚群們無所遁形。我們即興的起了個大早,搭火車至五公里旁的小鎮 - 沃韋(Vevey),這裡是英國演員卓別林長眠的地方,還有妹妹最感興趣的"食物博物館"。
早晨的沃韋雲淡風輕,雖然是平常上班日,整座城鎮壟罩在悠哉的氣氛中,山與湖永遠是這裡的主角,偶爾點綴幾位晨跑的年輕人,或者放慢速度走過的老公公老婆婆,以及還沒睡醒的海鷗們。這裡夏季有駛船,可以從蒙特勒搭船到此停靠。
早起的鳥兒有魚吃,漁船經過之處,就有海鷗的蹤影。
吃飽了,繼續回到岸邊休息,
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又有多少人有幸能拋棄物慾、如此悠哉度日?
世界第一大的食品製造商 - 雀巢公司的總部被這群海鳥圍繞著,當初創辦人亨利雀巢可能看到附近鳥兒們築巢可愛的樣子,造就了今天鳥巢圖案的公司Logo。
瑞士,一個山裡的小國家,人口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但在金融、食品以及製藥業之地位,能長期與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競爭而不被併購,實在令人佩服。

台灣、香港、新加坡都想過要當亞洲的瑞士,但終究都只是政客們喊在嘴邊的口號爾已。
十點整,我們準時進入食物博物館參觀,神奇的Swiss Pass再一次的幫我們省去了入園門票,
展館一共分為三層樓,從食材、餐具、食譜到各國飲食習慣介紹,可說是具體而微的博物館。
其中亞洲的食物種類最為豐富,只可惜沒有介紹中華料理,
台灣人驚人的食量,每年可是吃掉一座高速公路呢!!
應該建議台灣政府蓋座食物博物館,讓民眾好好的認識我們每天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飲食方式也是文化的一環,所謂的"好吃",僅代表個人對食物口味的偏好,真正的美食應該包含更廣的層面。
服務、用餐環境、廚房衛生、食材安全、擺盤與價格等都是構成飲食的重要元素,
瑞士料理雖然在口味上變化不多,但在服務與食材安全上的用心著墨,也可以讓來者賓至如歸。
下午與朋友約好要去健行,利用短短一小時的時間非常匆促地逛了一圈博物館就準備上路。
一個人的旅行可以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那,愛逛多久就逛多久;一群人的旅行雖然有些拘束,卻多了分工的好處與分享的快樂。
兩個小時後,我們抵達觀光地圖上找不到、人口僅幾百人的小村落,
這裡是妹妹同學暫時的居所,我們在這裡將待上兩晚。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牛鈴聲中賀羊年 (10) - 巧克力與起司工廠

在蒙特勒車站裡的遊客中心躲雨時,瞥見兩本醒目的旅遊摺頁,一本是位於Broc的Cailler巧克力工廠、另一本是位於Le Gruyère的起士觀光工廠,兩者距離不遠,但從蒙特勒搭火車都要一個半小時以上,就好像在台北車站看到苗栗三義的木雕博物館的摺頁一樣奇怪。
但有Swiss Pass在手,參觀兩間工廠皆可自由暢行無阻。

夏天,每星期都有固定的巧克力觀光專車從蒙特勒出發,前往這兩座觀光工廠,冬天遊客們都滑雪去了,所以一星期只剩一個梯次,我們只好自立自強,自行搭車前往,糊裡糊塗的剛好坐上經典復古的黃金列車班次。
車剛沒開多久,繞過一座山頭後,窗外就飄滿了片片雪花,房子也都成了薑餅屋的模樣。
Montbovon是要轉乘區間車的小站,站名念起來很像"摸摸摸"。
Borc是區間車的終點站,到站時幾乎只剩下我們四個,於是開始懷疑會不會冬天觀光客少,就不開放。一下車循著酵母的味道,往前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諾大的廠房,對面停滿了小客車。上面掛著雀巢的牌子,原來Cailler早在一百年前就被雀巢給併購,但保留了Cailler的原始品牌。
一進大門才發現剛剛的擔心是多餘的,大廳、商店裡盡是排隊的人潮,排隊輪到我們時,剛好前面有一團講中文的香港燒烤親友團,好客的他們知道我們是台灣來的,熱心的邀請我們加入他們的中文語音導覽。
生動的聲光效果,帶領我們進入巧克力發展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Cailler巧克力工廠不像參觀過的眾多啤酒廠,或是M&M巧克力工廠,總是非常驕傲地將自己的品牌推銷給遊客,這裡反而著重於巧克力的製造過程與推廣。純淨的水質、豐沛的牛乳都是這裡得天獨厚的資產。
數十種巧克力的原料及成品無限量任遊客品嘗,我還嘗不到一輪就膩了,要是能提供熱茶就更完美了。肚子裡裝了一堆,接下來就是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 滿牆的巧克力真是令人眼花撩亂,價格卻是非常非常的便宜,
走出工廠,最大的感觸是,明明垂手可得的幸福,卻常被商人包裝成珍貴的禮品,
也不明白為何如此平價的食物,還會有台灣食品廠為了節省成本而添加一堆傷害國人健康的化工原料。
有了巧克力工廠美好的經驗,相信明天的起司工廠應該不會讓我們失望。

隔天一大早從蒙特勒出發,搭火車至Le Gruyère站,起司工廠就在車站正對面,九點準時當今天第一批顧客,但不像昨天的巧克力工廠,裡頭遊客只有我們四人,儘管如此也借的到中文的語音導覽。
展場非常的小,倘若走馬看花的話不需半小時就可以逛完,但我們好奇地趴在玻璃帷幕上,看著工廠裡的起司師傅從牛奶、發酵、到壓製成型的過程,這間九百年的老店,製作工藝不知傳了幾十代。師傅們用不慌不忙的節奏,在這瞬息萬變、求新求快的自動化世界裡,用傳統的美味,維持了競爭力。
瑞士人不做用環境換經濟的虧本生意。
逛完一圈剛好是中午用餐時間,我們和那些起司師傅們一同在餐廳用餐,
或許是地處偏遠,菜單的種類不像一般餐廳豐富,
但我們點了鍋起士Fundo與一盤燻肉就十分飽足,一旁的員工一面聊天也一面吃得津津有味。
離開前,C.W.Chen在起司工廠的員工福利社買了兩支瑞士錶,Swiss made非常有質感,一只大約5000新台幣,在網購發達的現代,一模一樣的款式透過網路也能買到,或許價格還更便宜。然而,這隻手錶有著C.W.Chen 曾經來到Le Gruyère小鎮的回憶,不是任何一隻相同款式的手錶可以取代的。

..........繼續閱讀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牛鈴聲中賀羊年 (9) - 蒙特勒

離開徹馬特後,火車向西翻山越嶺,兩個半鐘頭後抵達日內瓦湖東岸的交通樞紐 - 蒙特勒 (Montreux)。蒙特勒屬於法語區,日內瓦湖的對岸就是法國的領土,此時,天空不作美,看不見湖面的碧水晴空,整座小鎮泡在霧濛濛的煙雨之中。
大部分的旅行團會此處停歇,這裡是瑞士三大觀光列車之一的黃金列車起站,向東北經過茵特拉根(Interlaken)抵達終點琉森(Luzern)。
我們在鎮裡逗留兩天,因為今晚住的B&B十分有特色,這是一棟位於山坡住宅區,外觀極為普通的五層公寓,主人Véronique & Yves在房子的二樓有三間客房,自己住三樓,今天Véronique剛好去埃及旅行,由 男主人Yves接待我們。
Yves是位設計師、也是製造音響的專家,家裡包括客房的一切裝潢,都是出自他手,學觀光管理的太太,剛好將他設計的房子與音響行銷出去,搭配得淋漓盡致。Yves很自豪地一面放著專業級的音響,一面迫不及待的向我們介紹家裡與眾不同的巧思。
談吐間Yves流露出富裕的真情,在物質上也在精神上。
客房的裝潢雖然稍微簡單,卻也不馬虎,許多小細節依舊可以觀察到他們的用心經營。
Yves為每個人煮杯咖啡,邀請我們喝個下午茶再出門,喝著喝著雨也歇了下來。
走出門廊,一路濕濡的巷弄,掀不開的灰幕,催促著黑夜降臨。不願讓美好光陰白白流逝,只得見風轉舵,在遊客中心快速的搜尋,臨時找到了參觀Cailler巧克力工廠的主意。路上經過的乳酪工廠,更成為第二天早上預定的行程,真正把心放在蒙特勒,已經是第二天下午時分,灰幕依舊壟罩,映照著獨自兀立在湖畔的西傭古堡(Chateau de Chillon)。
C.W.Chen與猴妹賣命的演出,打破憂鬱的黑白畫面,讓蕭瑟的湖面生動了起來。
託對岸同胞們的福,西傭古堡有中文的語音導覽,原本默默無名的一座小城堡,因為詩人拜倫的一首西庸的囚徒詩歌,有了不一樣的命運。拜倫應該完全想不到,五百年後的今天,城堡裡不再有詩裡所描述的囹圄桎梏之苦,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歡欣喜樂的遊客。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城堡裡有設計流暢的動線,可惜缺乏布置的每各倉室顯得空泛,只得靠遊客們憑空想像。
從蒙特勒到茵特拉根(Interlaken)延伸到琉森(Luzern),是台灣與陸客瑞士觀光團的標準路線,換句話說,這條路上的景點常被黃皮黑髮給佔據,

填鴨式教育出的華人,普遍缺乏冒險精神與創意的生活模式,真實的呈現在模反化的旅遊路線上。

習慣家鄉料理的味道,連出國旅遊也割捨不下,蒙特勒街上幾間中國餐館的生意總是強強滾。
位於Grand'Rue大街上的義大利餐館 Au Parc,價位合理、服務員態度親切,之前來過一次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右上角那份馬排(Steak de cheval grillé au café de Paris),香嫩多汁,與紅酒絕配。如此台灣餐廳是極少見的享受,在物價水準高昂的瑞士,要價不過一千元台幣。
唯一的缺點是出菜速度極為緩慢,多給義大利廚師一點時間,讓時間淬釀出多汁的料理。
等了兩天,終究沒等到放晴,只好翻出兩年前和Polly全家同遊的相片,移花接木過癮一下。
其實,
旅行就是要跳脫原本的舒適圈,尋找更廣的視野,拜訪陌生城鎮時,天氣的好壞、食物的粗細、住宿的品質等等都會影響旅人留下的印象。
所以我們毋需複製他人網誌或書上的風景,或者追求別人眼中的夢幻路線,
用心體會自己經歷的旅程,才是最珍貴、獨一無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