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老師是台灣本土雕塑界泰斗,早在二十幾年前在成大念書時,校門口擺著的<大對招>就是朱銘的作品。雖然老師在兩年前過世,他的作品被完好的收藏於金山的朱銘美術館中。美術館位於金山隱密的山腰上,以至於以前都是經過路過沒有特別彎進去參觀。品杉出生後,以前不會關注適合親子共遊的場域,一一的被我列進周末出遊的口袋名單。
美術館即便成立已超過二十年,硬體依舊維持的相當新穎,親子友善廁所與休憩設施也是一應俱全。可能地處偏遠,即便是天氣晴朗的周末假期,遊客並不是很多,偌大的園區顯得極為幽靜。
朱銘老師是台灣本土雕塑界泰斗,早在二十幾年前在成大念書時,校門口擺著的<大對招>就是朱銘的作品。雖然老師在兩年前過世,他的作品被完好的收藏於金山的朱銘美術館中。美術館位於金山隱密的山腰上,以至於以前都是經過路過沒有特別彎進去參觀。品杉出生後,以前不會關注適合親子共遊的場域,一一的被我列進周末出遊的口袋名單。
美術館即便成立已超過二十年,硬體依舊維持的相當新穎,親子友善廁所與休憩設施也是一應俱全。可能地處偏遠,即便是天氣晴朗的周末假期,遊客並不是很多,偌大的園區顯得極為幽靜。
桃園市是六都裡生育率排名第一的城市,反觀自己所居住的台北市,生育率位居倒數。桃園市政府住在育兒方面下的功夫,是有目共睹的。住在桃園的同事常常分享他們豐富的育兒場所與資源,常常讓我這新手爸爸羨慕不已。我上網一查,桃園兒童美術館與桃園市立圖書館幾乎每周都有吸引人的親子活動,讓人心動不已。
二月初的寶寶爬行比賽的殘念,讓我們體會到寶寶移地訓練的重要性,單一熟悉的空間、舒適的場域難以培養選手的適應能力,更何況生活在窩居的大樓中,無形中限制了品杉的發展。尚未退休的我和Polly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在周末盡可能的帶她出門,看看不同的人,呼吸不一樣的空氣。
小孩眼睛看出去的世界和大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對於顏色和形狀有很高的敏銳度,對於陌生的物體有很大的不安全感。為了讓品杉多吸收不同元素的刺激,我發現美術館是個資源相當豐富的地方,台北市立美書館以及新開的桃園兒童美術館,有適合不同年齡幼兒的遊戲空間,在玩耍中學習是很理想的啟發學習方式。
雖然離家裡很近,但上次造訪台北市立美術館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館內的動線和裝潢和記憶中有很大的不同,空間變寬廣了,設施更新穎了,人潮變多了,不變的是那幾乎免費的門票。我小時候上畫畫課的地下室,已改裝成兒童美術館,讓小朋友在動手玩樂中,融入美感的元素。而此次造訪停留最久的,就是積木區。
積木區放置了各種不同簡單形狀的積木,讓小朋友們根據積木的幾何形狀,堆砌各種造型的建築。為了讓所有小朋友都有得玩,每二十分鐘清場一次。第一次輪到品杉時,她重現了寶寶爬行比賽時的場景,坐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的放聲大哭,工作人員馬上前來關心是否發生什麼意外,畢竟,玩積木玩到哭會令人不解吧!! 二十分鐘就在呆滯與哭泣中度過。
我們於是重新排隊,等待第二次進場。這次可能開始熟悉環境,僅僅哭了一下,便開始在地毯上小範圍的爬行,但對於積木還是不太敢放手去玩。另一個二十分鐘,就在她的半信半疑中悄悄溜走。於是,我們再次排隊,在同一個小小天地,玩了第三輪。
終於在第三輪,品杉開始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四處靈活的爬行。正值口腔期的她,拿起積木,就是往嘴裡塞,不知道不同形狀的積木,是不是有不同的口感?
爬行,是品杉每天在家中移動的方式,她開始學會用自己的四肢,探索家裡能觸及的一切。原本在客廳為她鋪好軟墊的遊樂園,已無法滿足她滿溢的好奇心,她縱向扶著櫥櫃和沙發,站起身來尋找櫥櫃裡的各種小玩意,橫向會爬出軟墊,向廁所、書房及廚房出發冒險,以爬出大人的視線而感到沾沾自喜。
既然能爬又愛爬,那就參加比賽吧!! 寶寶爬行比賽通常規定選手年齡須在7個月以上13個月以下,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室內賽事。比賽名額搶手程度不輸給馬拉松賽事,需在開放報名前幾天就開始搶名額。於是我幫品杉報名她生平第一場賽事 - 迪士尼美語世界舉辦的萌寶貝爬爬樂。報名費只要200元,算是推廣性質的價格。
賽前兩周,除了幫品杉在家裡訓練外,黃媽媽得知比賽消息後,每天早上下午都幫品杉安排訓練課表,看她流暢爬行的模樣,我們胸有成足她能完賽,只是沒有上凸台的把握爾已。黃媽媽還特別交代,比賽時記得穿合身的衣服,前一天要睡飽,比賽前幾小時要先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