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陽明海洋藝術館

 台灣第二大,全球前十大的海運公司,前身是清朝時期在上海成立的輪船招商局,隨著戰後的民營化,改名為陽明海運公司,但政府仍持有相當比例的股權。地處基隆火車站前、基隆碼頭旁的陽明海運大樓,實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基隆出張所的歷史建築,於2024年改建成陽明海洋藝術館,供民眾參觀。
這是一間具體而微的小展館,剛好非常適合帶小孩認識討海人的生活。建築物一共四層,一樓與四樓是餐廳,二三樓是展場,老人小孩免門票,全票只要150元還可以折抵30元飲料消費。
儘管取名為海洋藝術館,但整個場館展的都圍繞著貨輪以及載貨論上的人們。討海人看似可以雲遊四海,但實際上生活枯燥乏味,一出港後好幾個月才能返家。自然很難與家人與朋友培養感情。船上的伙食、空間、娛樂和醫療不比陸地,耐得了寂寞是必需,身強體壯是條件。
台灣這麼小丁點的國家,世界前十名的海運公司就佔了兩間,有這麼傲人的成就,其實背後是不為人知的辛酸。
的確,人們往往只看到各行各業光鮮亮麗的一面,而新聞又擅長用薪水來膨脹工作的價值。出社會久的職人都明白,要能在興趣、生活、健康與家庭都能均衡發展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博物館不僅對於品杉來說很新鮮,對於我而言也非常有趣,身為海島小國,我們日常所需要的用品,絕大部分都是靠這些貨輪一櫃一櫃運進台灣的。舉凡安排船期、裝櫃、卸貨到報關,每一個環節都與便利的生活緊緊相扣。
博物館內的志工非常熱心的和我們講解,解說之餘也逗品杉玩耍。我以為他們都是陽明海運的員工,才知道這麼多船上的知識,原來他們都只是一般的志工,經過培訓而成為專業的解說員。他們活到老學到老,敬業的精神,令人敬佩。
位於博物館四樓的樂肆餐廳也是一大亮點,門口這一幅遊樂高拼成的壁畫,有山有海,有魚有船,把基隆的熱情充分的展現出來。
品杉最喜歡在餐廳沒有人時,大肆探索,把整家店都當成她的遊樂園。現在正是她好奇心爆發的年齡,對於什麼外在的事物都有興趣,南港小小的房子關不住她的好奇。我採取完全開放的態度,讓她在外面盡可能地玩耍,難免跌跌撞撞,但跌跌撞撞不也是學習的一部份嗎?
飯前,我們盡可能讓她四處遊戲,玩累了喝個奶就可以好好地睡一覺,好讓我們專心的吃飯。
儘管這是我們SOP,她常常電力充沛,在外婆懷裡躺了一陣子才肯休息。
樂肆的餐點選擇不多,每一樣都是現點現做的當地食材,服務員說餐廳老闆是做興趣的,所以沒有大肆宣傳,非常符合基隆海港人的闊氣。
午後,我們來到對面的基隆市文化中心,享受寬敞的室內空間和看畫展的樂趣。
很喜歡帶品杉看畫展,因為一幅畫看過去,我們懂得不見的比她多,
小朋友腦海中少了框架,對於美的感受,甚至超越成人。
趁著現在她的體重還很輕,也願意讓我們抱,
我們抱著她,讓她和我們有一樣的高度欣賞畫作。
平常有在運動的外婆,抱起孫女顯得格外得心應手。
品杉不但對展場感興趣,對於畫裡的世界也充滿好奇心。
越小的孩子越沒有邊界,希望她這股熱情不要隨著年齡而被抹去。
文化中心一樓的基隆故事館,將這座港都的歷史輪廓重現在遊客眼前。
雖然多年來,基隆的市容和產業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在半導體興起的台灣,依舊默默扮演著傳統海港城市的角色。她有著全台最低廉的房價,樸實的街景,和充滿鄉土味的人們,就像我媽媽和阿姨們一樣。
柑仔店、委託行逐漸被超市、百貨公司,然後被網路購物給取代,這告訴我們沒有永恆長青的產業。每個世代都有她盛行的行業,就像現在叱吒風雲的半導體業,也終會有日落西山的一天。
所以,我們把握當下的快樂,認真的生活,不枉費在這世上幾十年的短暫歲月。
台灣真是座寶島,在一天之內可以看山又看海,用相當便宜的價格。
台灣鐵路局最近調整票價,儘管漲幅高達25%,價格依舊是相當親民。
看到火車上的自行車,想到自己已經一年多沒騎車了,2019年陪我騎上武嶺的捷安特TCR1已經已輪胎消風、車身積滿了灰塵,在停車場上哭泣。六年前,這台車的第一任主人,因為小孩出生,積了一年的灰後忍痛割愛,沒想到它的第二任主人,也走向相同的育兒之路。
因為未來的事難以預測,我們更應該享受當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