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已經進入我的生活十餘年,藉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督促著體能持續保持在高水平,以滿足喜愛東奔西走所需要的活力。一直以來都是以運動的角度在參與路跑或者馬拉松賽事,頂多對於風景優美、補給完備、慈善捐款的賽事給予些許的掌聲。幾年前開始意會到,路跑的是項進入門檻很低的活動,適合與家人朋友一同參與,比起在餐桌上動動嘴巴與筷子,更能留住回憶。
今年台北市政府與商業周刊,一同舉辦了一日的台北馬拉松論壇,邀請了公部門體育單位、贊助商、馬拉松國手、業餘跑者、視障代表、環保人士還有醫師,以不同身分,不同面向來看一場馬拉松賽事,讓我對於馬拉松有更深刻的體會。
比賽的路線設計就是一門深厚的學問,以求賓主盡歡,
對於愛跑步的參賽者,比賽封路或許是理所當然,但一般民眾並不全然買單,他們抱怨阻礙交通、製造髒亂、影響店家生意,以至於賽事的路線常常得長時間的溝通妥協,很長的距離得跑在堤防外的河濱公園。未來舉辦單位的目標,在加強民眾與賽事的參與感,雙贏的局面是存在的。世大運的全民參與就是非常成功的典範。
路跑的興盛不僅增進市民的健康,節省醫療資源,也是種正向的交誼途徑。
跑者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層,在分享跑步心得時,同時也拓展了個人的生活圈。
馬拉松其實就是意志力與體力分配所集合的表現。所以,在馬拉松選手上幾乎都可以找到一個共通的特質,就是堅強的意志力與時間管理能力,
運用在工作與生活上,是受用一生的能力。
當然,追求卓越的成績,就是另一個層次,畢竟職業選手是跑者中少數中的少數,
我們的時間有限,體力有界,尋求自我突破是追求卓越的第一步,
控制飲食搭配訓練菜單的日子,
是一段了解自我、挑戰自我的過程,這道理套用在工作與生活上也是相通的,
想要更上一層樓,不也得跨出舒適圈闖一闖呢?
只是,工作與生活的突破還需要機運、性格、同儕等種種因素配合,
馬拉松是一個怎麼訓練,就怎麼進步的正相關活動,誰也拿不走,
這麼穩賺不賠的投資,都怪我明白得太晚。
為了更有效率的訓練,入手一只Garmin Forerunner 235 GPS腕式心率跑錶,提供跑步距離、配速、時間、心率等多項資訊,正搭配訓練菜單食用。數字會說話,不在憑恃著感覺跑。
唯一的風險是,運動傷害,也是過度訓練或是訓練不足的馬拉松跑者會遭遇到的挫折。
一旦受傷,輕者休息幾個月,重者可能要進入漫長的復健歲月,
一旦受傷,輕者休息幾個月,重者可能要進入漫長的復健歲月,
曾經在2014年萬金石馬拉松吃過苦頭的我格外能體會。
在追求成績與身體負荷間取得平衡的關鍵就是循序漸進,先得寸再進尺的概念,
尤其我們並非職業跑者,沒有硬性的時間表與進度表,
於是,我將進步的速度設定得極為緩慢,以減低受傷的機率。
醫生常說,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先要對她好,她才會回過頭反饋。
之前都以為跑馬拉松是項經濟的運動,一雙鞋,一兩千塊報名費,頂多去外縣市交通住宿再多個一萬塊,花點小錢就可以解決。今天才知道,台灣已經有不少財力雄厚的業餘跑者,成功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的夢幻賽事,拿到馬拉松屆最高榮耀的桂冠。他們挑戰的,是昂貴的報名費、遙遠的交通跋涉與最最困難參賽資格的取得,跑馬拉松比賽本身,反而是最容易完成的一環。有些熱血跑者,縱然無法參加世界馬拉松賽事,也把參加一百場賽事當作人生的里程碑。
就像許多登山好手一樣,有人追求攀登世界七頂峰的榮耀,有人蒐集台灣百岳,這些遠大的目標,都讓他們的生命,充滿了熱情和希望,讓他們每一趟旅程,都顯得不平凡。
無論是六大馬拉松桂冠還是七頂峰的榮耀,代表背後不僅有大量資源的支持,還需要長期的投入、努力所堆砌而成的結果。
社會上,多數的是和我一樣平庸,在各領域都不算頂尖的人,
但我喜歡去欣賞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世界,聆聽他們努力的過程和心得,獲得一點點的啟發或感動。畢竟,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終究是少數,藉由他們分享的隻字片語讓我能稍稍體會塔頂的風景,產生嚮往的力量。
平凡如我,或許這一輩子再怎麼賣力練習都跑不進三小時,完成不了世界六大馬拉松的任一場賽事,依目前的進度,要達到生涯百馬依舊遙遠,是否意味著我不該有所追求呢?
我期許自己用現有的資源,憑著既有的能力,認真工作、認真生活,
在每次的賽事中,積極參與,努力練習,試圖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
那就足夠了。
我想這就是參加這場演講最大的收穫吧。
在追求成績與身體負荷間取得平衡的關鍵就是循序漸進,先得寸再進尺的概念,
尤其我們並非職業跑者,沒有硬性的時間表與進度表,
於是,我將進步的速度設定得極為緩慢,以減低受傷的機率。
醫生常說,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先要對她好,她才會回過頭反饋。
之前都以為跑馬拉松是項經濟的運動,一雙鞋,一兩千塊報名費,頂多去外縣市交通住宿再多個一萬塊,花點小錢就可以解決。今天才知道,台灣已經有不少財力雄厚的業餘跑者,成功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的夢幻賽事,拿到馬拉松屆最高榮耀的桂冠。他們挑戰的,是昂貴的報名費、遙遠的交通跋涉與最最困難參賽資格的取得,跑馬拉松比賽本身,反而是最容易完成的一環。有些熱血跑者,縱然無法參加世界馬拉松賽事,也把參加一百場賽事當作人生的里程碑。
就像許多登山好手一樣,有人追求攀登世界七頂峰的榮耀,有人蒐集台灣百岳,這些遠大的目標,都讓他們的生命,充滿了熱情和希望,讓他們每一趟旅程,都顯得不平凡。
無論是六大馬拉松桂冠還是七頂峰的榮耀,代表背後不僅有大量資源的支持,還需要長期的投入、努力所堆砌而成的結果。
社會上,多數的是和我一樣平庸,在各領域都不算頂尖的人,
但我喜歡去欣賞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世界,聆聽他們努力的過程和心得,獲得一點點的啟發或感動。畢竟,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終究是少數,藉由他們分享的隻字片語讓我能稍稍體會塔頂的風景,產生嚮往的力量。
平凡如我,或許這一輩子再怎麼賣力練習都跑不進三小時,完成不了世界六大馬拉松的任一場賽事,依目前的進度,要達到生涯百馬依舊遙遠,是否意味著我不該有所追求呢?
我期許自己用現有的資源,憑著既有的能力,認真工作、認真生活,
在每次的賽事中,積極參與,努力練習,試圖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
那就足夠了。
我想這就是參加這場演講最大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