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五芒金星冉冉升 (3) - 西貢散步

沒有摩托車的日子,Polly與我伸長了雙腿,穿上好走的登山鞋,一步一步的在凹凸不平的紅磚道上,留下了足跡。
我們行走的時間,大多是早晨或傍晚,為了避開惱人的溽暑以及隨時可能落下的雷陣雨。來西貢前,好友小胖眼中西貢最大的亮點是越南的戰爭歷史,縱然學理工的我們,對於越南的歷史無法產生太多的共鳴,它獨特的殖民與戰爭背景,就像一本活的歷史課本,等著我們去翻讀。這本書的封面,應該沒有比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宮(Independence Palace)來的更合適了。
獨立宮又稱作統一宮,兩相矛盾的名字透露出這棟建築背後複雜的歷史。獨立宮所謂的獨立,指的是越南共和國在1954年脫離法國統治,獨立建國。而統一宮中的統一,是形容1975年北越政府統一南越政權,結束20年的越南大戰。
843坦克駛入統一宮的那一刻,南越易幟,南北越從此被共產政權赤化,統一全國。不像台灣的蔣介石政權的不屈不饒,一路從南京、重慶、成都、最後台北,成為老共打不死的蟑螂。
今日我們所見到的統一宮,已成為來西貢的觀光客必訪之地,這裡完整地保存了南越最後一任總統阮文紹將軍辦公、宴客、起居以及與美軍共策統一大業的秘密基地。站在門口前整排參天的梧桐樹,見證了越南政權的更迭,始終如一的提供著涼快的樹蔭。
建築一共分成地上四層與地下兩層,採一票參觀到底的概念。售票處有各種語言的語音導覽可租借,非常的國際化,更神奇的是,租一台導覽機可以索取兩副耳機,供兩個人使用,是目前租過導覽機的首創之舉。
一樓的宴會廳、二樓的交誼廳可看出在那個年代南越政府的奢華鋪張,連地毯上的紋路也格外的講究,越南的氣候應該沒有鋪地毯的必要吧! 地下一樓與二樓的各個艙室裡擺放著當時美軍提供的通訊設備,是越戰時期非常隱密的指揮中心。通風設備做的精良,即便待久了也不會有炙熱難耐的窒息感。
除了上述的展館,還有總統起居室、餐廳廚房、客房、電影院、圖書館、娛樂室以及檔案室等等。因為不熟南越政府的歷史,也沒經歷過越戰,所以沒有太大的共鳴。

於是我們找了一天參加了當地的Local Tour,實際造訪當時最有名的戰場之一,古芝地道半日遊。目的地距離西貢市區六十公里,約1.5小時的車程,參加當地導覽團是大部分遊客選擇前往的方式。當然,就不像摩托車導覽一對一有良好的互動。
實際走了趟戰場,方才體會到戰爭的痛楚與交鋒時的爾虞我詐,我們參觀的當天下著毛毛細雨,黃土低凹處成了泥濘,風呼呼的吹襲,加上蚊蟲出沒,沒有敵人就有團員快投降了。
北越的共軍在地底建築防禦工事與陷阱,神出鬼沒的讓老美吃盡了苦頭。
論武器,越共完全不是美軍的對手,但他們善用自己瘦小的身型與叢林區多變的地貌,狠狠的將美軍置於困境之中。
不起眼的落葉叢中,隨處可能是敵人藏匿的坑洞,有的坑是真的躲藏共軍,有的是假的欺敵,一翻開就觸發地雷。土堆上鑿的小孔是地底艙室的通風口,實際走了一趟地道,寬度僅一個人窩著的窄度,短短100公尺沒有人走完,我們走到80公尺處已滿身大汗,舉旗投降,大部分的團員在20公尺處就受不了了。據說這已經是為了歐美觀光客刻意挖寬過的版本。
園區裡最有趣的就是這些用來奪取美軍性命的陷阱,名之為"美國人的一百種死法"。無論在好萊屋電影裡還是在現實社會,美國人只有欺負別人的分,要霸凌美軍門都沒有。
但在越戰時,這些陷阱可謂小兵立大功,讓美軍聞之喪膽。
越戰時期,是個男女皆兵的年代,男人負責搭建陷阱、牽制敵軍。女人就負責後勤的工作,像是製造軍服、軍鞋等軍需用品,也會協助將地道中挖出的土運至河流傾倒。
我猜越南女孩就是在當時養成了勤奮的刻苦精神。
導遊讓我們品嘗了戰時的主要糧食 - 樹薯(Tapioca),蒸熟後將皮剝除,即可食用。
和台灣早期吃不起米飯食,挖地瓜烤來吃是差不多的道理。
樹薯口感比地瓜Q彈,本身沒味道,裹上一層花生糖粉還挺可口的。
我看大部分的人桌上的盤子,花生糖粉吃光了,樹薯還剩下一堆。
實際的兵推,讓我們了解到越共是如何利用天然地形修築地底堡壘,如何利用大自然當作最佳的掩蔽物,再用靈活的游擊戰術分散美軍火力,讓美軍錙種部隊難以發威,想當年類似的情景也發生在中共與我們國軍身上。忽然覺得無論韓戰、越戰或是國共內戰,美軍在共軍的人海與游擊戰術下,幾乎討不到任何便宜。
走一遭古芝地道園區,對於越戰的空間背景有初淺的認識。然而,園區內的地道與陷阱,為了遊客的安全與便利,已經過裝修與改良,大人小孩排隊與模型拍照、反而比較像玩大地遊戲的跑關卡活動。古芝地道園區的停車場滿滿的遊覽巴士,遊客們像來遠足般抱著好奇的心情來,然後帶著玩累的身軀回家。我們可曾想過,戰爭時卡車載來的是活生生的部隊,載走的是一袋袋戰死的遺體,沒有人知道自已能不能活著離開。

我真正感受到戰爭寫實的一面,是在參觀了戰爭遺跡博物館(War Remnants Museum)之後。
那是一個可以讓人笑著進去,哭著出來的博故館,
因為這是博物館,不是電影院。
博物館周遭擺放了當年美軍的戰機、戰車、裝甲及火炮,很多來參觀的小朋友,喜歡站在這些武器前面,看起來威風,我猜他們應該不知道眼前這些廢鐵,是從美洲遠渡太平洋來到越南,是為了奪走越南人的性命而存在。
參觀的遊客多為西方臉孔,越戰對他們而言,是一場難以理解的戰爭。就連主角美國人,絕大部分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一場別國的戰爭。三層樓的博物館,呈現的技術並不多元,僅以最原始的相片、圖表與模型說明,即便看不懂越文或英文,光憑人性就能明瞭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如果博物館也像電影一樣有分級,戰爭遺跡博物館絕對是限制級中的限制級。
血肉模糊、屍首分離的畫面,讓人寧可相信這是在拍電影。
一張張殘缺的肢體,一雙雙孩童無助的眼神,
不禁讓人懷疑世上真正有上帝。如果上帝真的存在,萬能的祂為何會讓此悲劇發生?
我只想說,美國人,你真的不配作上帝。
這不是在拍黑白電影大佛普拉斯,你們撒下的落葉劑,讓他們、她們、牠們、它們以及好幾代子孫的生命都是黑白的。
博物館內是可以隨意照相的,但相機裝不下過多的悲情與不幸,或許只有時間能夠撫平傷痕,讓一切錯誤成為過去。

走出博物館時,心中的震撼無法馬上平息。那幅潘金福女孩(Napalm girl)被美軍轟炸的情景還揮之不去,倘若沒走進博物館,越戰在我的記憶中,只是歷史可本中出現過的一個名詞爾已。二戰時大舉侵略越南的日本,現在正在幫西貢鋪設越南的第一條捷運,美軍撤離越南四十年,在越南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越南領導人以東道主的身分與美國握手,尋求雙邊更密切的經濟合作。
事實告訴我們,現實是殘酷的,什麼是風骨? 恐怕是強國們才有的專利吧!!
人與人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不變的情誼,國與國之間更是如此。
當年中國幫助越南打贏越戰,統一全國,隨即兩國隨即干戈相見,直到今日,兩國在南海主權仍有爭議,反中意識普遍存在越南人的觀念裡。
希望哪一天越南富強了,能記得這段歷史。
蓮花心,越南情。
我心目中的蓮花,是高潔風骨、香遠益清,花中君子也。
集中在第一郡的四棟法國殖民建築:西貢歌劇院、聖母教堂、市政廳與郵政總局,可說是觀光客必訪的焦點。不知道你是否有著和我一樣的疑惑,究竟哪裡才有越南傳統建築呢?
為何來到越南看的是法國的建築? 一點感覺也沒有。
郵政總局內部,觀光客遠多於來辦理郵政業務的當地人。唯一讓我眼睛一亮的,是郵政總局牆上的胡志明馬賽克圖像,與眼前的西貢小姐香水。
這大概是整棟建築裡,難得具有越南韻味的意象了。
中間櫃台賣著印刷粗糙的廉價明信片,遊客們在廳裡的各個角落寫著明信片,鬧哄哄的場面與市集相差不遠。
越南政府若能把握這遊客群聚的機會,將郵局內部整修成茶館或咖啡廳,請幾位西貢小姐服務生,提供遊客們舒適的座位寫明信片,再多費點心思設計高質感明信片,這樣不但能賺進大把的鈔票,也可以讓遊客感受到濃厚的越南風情,對越南的印象大加分。

某日偶然走進商場,乍見小英政府新南向政策的努力,醒目的廣告看板,傳達來台灣觀光免簽證的優惠,台灣精品更是租了百貨公司一樓的展場,大打Made in Taiwan的商品。
儘管我們起步已經遠遠落後韓國與日本,但總比前政府將重心放在陸客身上聰明多了。
中國給台灣便利,背後真實的目的無非是要統一台灣。
越南與台灣合作,想的是過更好的日子。
再說,近幾年來,越南人已經成為台灣第三大新移民人口,第二大移工,已經有相當比例的越南人,說著流利的中文,融入了台灣社會,他們為了家人而離開了越南的家,有人甚至將自己的餘生奉獻台灣。
每個人因為不同原因來到這個島嶼上,除了原住民之外,你我都是移民的後代。認識移工或者新住民,也是回過頭認識自己。

散步在西貢,我踏在舊時代的腳印上,把時間走得又慢又精彩。

五芒金星冉冉升 (2) - 西貢漫騎之二
五芒金星冉冉升 (4) - 西貢散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