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雙手合十 (4) - 飯桌上的曼谷

這一回來曼谷,花在飯桌上的時間,是一般旅程的好幾倍,因為泰式料理瘋迷全球、世界各地都可以輕易吃到泰式料理,嘗鮮是我們曼谷旅遊的一大重點,循序漸進則是我們嘗鮮的方式。 由於不闇當地衛生習慣,一開始只挑選環境較佳的餐廳或者是賣場內的餐館,像是第一天介紹的Kum Poon泰國東北料理餐廳與Nara。論衛生、服務或是口味都有一定的水準,但就是少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感覺。飯桌上的曼谷這一篇紀載的是這趟旅程中令我們回味的幾頓餐食。,
Le Méridien飯店提供的自助早餐,有一道每天必點的現煎的料理 - Thai Style Omelette,看似簡單的煎蛋,搭配九層塔和燻鮭魚,淋上特調甜辣醬,最後佐以辣椒和香菜,變成了我的最愛。
除了泰式歐姆蛋之外,其他的料理也不馬虎,尤其水果是他的強項,米粉湯的湯頭也非常地入味。為了滿足飯店裡許多日本籍的房客,特別闢了一區日式早餐,提供了壽司、清粥和玉子燒等食材,也很合我們台灣人的口味。
而我們住的另一間飯店, Hotel Vie Bangkok MGallery,儘管有著優雅的用餐環境,但在菜色的花樣與口味上就屬一般飯店的平舖直述型,讓人吃過就忘。
這幾天吃的餐館中,最值得推薦的莫過於這間位於BTS 東羅站(Thong Lo)不起眼的泰東料理食堂,Supanniga Eating Room,毫不起眼的店面,裏頭卻隱藏著悠閒的氣氛,尤其當天正值炙熱難耐的豔陽天,一走進餐館有如由沙漠步入綠洲的舒暢。
菜單上有相片,即便看不懂文字敘述,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待會端上桌的會是什麼。只要稍稍的詢問是否會辣即可。天熱的關係,先點了杯飲料去暑氣,服務員就在我們面前表演現調凍飲,酸甜冰涼的滋味,滋潤了咽喉,也挑起了食慾。
鑒於之前吃了幾餐泰國餐,都是偏重口味的料理方式,我點了一份看起來清爽單純的酌料飯。別小看它只有幾搓配料,學問就在於他們彼此和諧的在舌頭上翻滾,營造出獨特層次感。Polly點的河粉也是爽朗可口。
如果你想嘗試街邊攤販的庶民美食,但又擔心衛生條件不佳,不妨到Central Embassy的地下一樓的美食攤嘗嘗,這裡將十幾種不同的小吃整合在一起。
用餐時只要將消費卡一刷,最後到出口收銀檯結帳即可,如此一來攤販只要專心下廚,省去結帳找零以及食物被鈔票上細菌汙染的風險,是非常高明的一種做法。
我嘗試了蚵仔煎,煎的脆酥酥的,口感像是餅乾一樣,不像台灣的蚵仔煎黏涕涕的 。要注意的是,還好旁邊的醬汁分開放,因為有夠辣的。
Polly點的海鮮米粉湯就很普通,打的是安全牌。
我不是在地人,所以無法得知Central Embassy地下一樓美食攤賣的小吃是否道地,但就一個觀光客的角度,無論在價格上還是風味上、乃至於用餐氣氛,都比不上街邊擺攤的小吃。

來曼谷第三天後,我們開始勇敢嘗試人行道旁或暗巷裡的無店面小吃。
初試啼聲是這攤位於BTS Phrom Phong站路旁的雞肉飯,
當天晚上正落著磅礡大雨,我們一邊吃,一邊用雨傘擋住屋簷濺下的水滴,雞肉飯從攤子端上桌前想必也參了不少雨水,但我們倆還是坐在濕漉漉的町仔下,將兩盤雞肉飯一口也不剩扒的精光。
而且,這一頓餐只花了100泰銖。
有了第一次經驗,發現自己的腸胃還挺耐操的,我們更加的勇猛的嘗試街邊小販,
一樣的一碗麵,用不同的器皿裝盛,在不同的場所,在不同的時間享用,都會影響這碗麵在記憶中的味道,
桌上的這碗麵,是在背對著7-11門口吃完的,清湯裡參雜著摩托車與公車的排氣,行人路過偶爾還會探頭看看我們,用眼神表達著"怎麼有觀光客來吃這個"。
幾顆不知用何種材料製成的丸子,竟意外的可口。
這樣一碗什錦丸子麵,也只要50泰銖。
屁股才剛離開麵攤,才沒走幾步路,眼睛不小心瞄路旁著鍋黃澄澄的滷豬腳,我和Polly馬上挑了位子,點了一盤豬腳飯。豬腳魯的軟到入口即化的地步,強烈懷疑這鍋豬腳可能已經滷了一整個星期,奇怪的是旁邊的雞蛋,卻是向溫泉蛋般,鮮嫩的蛋黃緩緩地流出。
這一盤豬腳飯,也只要50泰銖。
隱藏在曼谷藝術文化中心二樓的小麵攤,是離開曼谷前的最後一餐,匆匆一瞥,竟忘了將食物的味道儲存,只能看著照片想像著它的味道。
六天的吃喝曼谷,肚子能裝的食物十分有限,還有無數的料理等待我們去品嘗,
在這裡要感謝阿舌阿腸阿胃的兩肋插刀、鼎力相助,在吃了又辣又酸又甜的食物後,還能將之完好的打包成大便,準時的落在馬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