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來去台東 (4) - 部落遊學D1小米文化

 大武鄉,南迴鐵路進出中央山脈的第一站,是排灣族人棲息的所在。原住民部落生活,對於我這隻住在城市的鄉下猴來說,一直感到非常的神祕。多虧小胖找到這個獵人、古道、阿朗壹部落遊學二日遊,也是此趟旅行中最令人期待的地方。

這個地方是依山傍海的安朔社區,大龜文王國,光聽名字就威風凜凜的樣子。

走進部落,我們大聲地呼喊自己的名字,族人的小朋友替我們戴上了花圈,載歌載舞,好讓祖靈們知道我們來此作客。
祖靈則以小酒來歡迎我們,小米酒一杯接著一杯的喝,甜甜的真順喉。
"來呀來個酒啊,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我們這一班總共有五位學員,
除了我們兩位大叔、一位阿姨外,還有兩位來自新竹的羞澀妹妹。
在酒精催的有點茫茫然然之中,遊學的課程悄悄的在樹下開學了,
我說學好學壞不重要,心情舒暢才是真人生。
飲酒思源,第一堂課長老就要好好教我們如何從田裡的小米變成順口的瓊漿玉液。
曬乾的小米,有好多好多種,我能清楚的分辨各種藥物劑型,卻對眼前這些小米的種類一竅不通。
取之大地,用之大地,連綑綁小米繩子,都要自己學習擀。
幾百年來,祖先都是這麼做的,他們也不會想偷懶,拿條塑膠束帶了事,
這是文化的承襲,不是求方便就好。

要怎麼纏,如何繞,小米才束得緊,考驗我們這些都市人的雙手。

一串串小米穗在腳上搓呀搓著,一粒粒小米,順勢的從梗上掉了下來,
我們腳踩的癢癢的,小米被我們搓得熱呼呼得。
長老說我們磋得力道不足,頑強的小米,很多依舊附著在米梗上,這樣就浪費了。
在城市,我的腳只習慣用來走路,甚至有些人,出門都靠車子代步,腳,成了一種裝飾品。
小米帶糠還差一步,利用小米與米糠重量的不同將牠們分開。
長老在籃中輕輕的斗呀抖著,自然就分出了你和我,風一吹,米糠在空中飄呀飄著,米與糠從此告別。
我們跟著學習在籃中前後搖擺,手臂痠了,
米與糠落了滿地,招引來了附近的麻雀們。
當米糠遇上了杵與臼,就只能乖乖的Say Goodbye,
一前一後,一上一下的撞擊,米糠很快地就飛上了西天。
同學們腰力的好壞,就看這一把了!!
一串小米被我們這樣玩了一輪,剩下來能釀酒的,大概只剩下半串的量了。
還好長老有多準備。
蒸熟的小米混上酒麴,放在罐中發酵,再加點水,一個月後就是酸酸甜甜的小米酒了。
我們好好的收藏的這個來自部落的禮物。
下課後,接待我們的主人羅小姐已準備好道地的排灣族無菜單料理,迎接每顆飢腸轆轆的胃。
剛剛我們上課時,就已聞到廚房傳來陣陣飄香,看見許多聞香下馬的遊客們。
之所以無菜單,並不是順應都市人的風潮,而是原住民不強求的智慧。
族人們順應自然而生,仰賴著上天的賜予。
吃下肚的是無油炸料理,還有族人們滿滿的用心,
今晚,全班同學將桌上的食物吃得精光,還多添了幾碗白飯與熱湯。
晚飯後,獵人已在餐廳外守候,帶領大家上今天的第二堂課,夜間生態觀察。
教室是昔日的獵場,今天已成為生態保留區。
產業道路上,一片漆黑,只有火金姑照路。
靜靜找尋獵物時,鴉雀無聲,只聽見晚風輕柔的呢喃。
你我的心,此刻忽然好平靜。
獵人銳利的眼神,一眼就望見躲在樹梢的飛鼠,一隻、兩隻、三隻。
獵人說,山裡最棒的獵物,是山豬,山裡最大的敵人,是猴子。
山豬的肉足夠給好多戶溫飽,成群的猴子會到田裡偷拔農作物。
其實,山裡與城市一樣,為了生存,有好的和壞的動物,
只是,在山裡,獵人能輕易分辨誰是山豬,誰是猴子。
而在城裡,好人壞人,藏在笑與刀中,我難以分辨。
課表雖然寫著九點就寢,我們躺著聊著聊著,便忘了時間。

望著天空,我想著同樣生長在台灣,是誰教我分城與鄉,是誰區分了平地人和山地人?
很高興能走進部落,讓我知道原住民不是課本上說的整天打獵織布,也讓他們了解並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重利輕別離。
我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文化而驕傲,為他們渾厚的歌聲與廚藝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