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2021 Challenge Taiwan - 吃飽喝足

 和去年一樣,爸媽熱心的支援我們全程參與鐵人賽事,做我們最有利的後勤補給,尤其在飲食方面,帶著我們從台北一路吃到花蓮,再從花蓮吃到台東,總有吃不完的糧草,彷彿即將要去打仗似的。
在他們的邏輯裡,運動是為了有本錢品嚐更多的美食,我的邏輯正好相反,山珍海味正是建造運動需要的肌肉,以及提供運動所需要的能量。然後,他們不知不覺中,越吃越多,我也跟著他們,越吃越好。的確,能吃,又能動,一次享受兩種樂趣,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國門深鎖的這些年,日子還是要過,我們遙想著東京,嘴裡吃著日式料理。
在遠東百貨舉辦的韓國食品展中,看到了久違的首爾塔佈景。
沒想到第一次我和媽媽在韓國的合影,居然是穿著拖鞋,在花蓮的百貨公司裡。
南下路途上,經過了瑞穗。
上一次來拜訪瑞穗姑姑和姑丈,已經是好幾十年前的光景了。鄉下的時間流轉得比都市緩慢許多,那個小時後玩耍的三合院,和記憶裡的場景,幾乎沒有改變。
就連歲月,也沒在姑姑與姑丈身上,留下痕跡。
姑姑知道我們要來拜訪,像是過年一樣辦了一桌,一早就進廚房準備,迎接我們的到來。
所有的堂弟堂妹們都早已成家立業,離開家鄉出外工作。
只有雞舍裡的雞最忠實,世世代代都圍繞著那顆蘋果樹生活。
每天上餐館,爸媽總是點了超過我們三人能飽足的份量,好像連Polly的份也順便一起算了進去。他們擔心我明天的比賽的體力不夠,總是這樣說著:
"吃不完打包就好了,吃不過癮麻煩就大了。" 
四天三夜的台東鐵人之行,前兩天都努力在吃喝,只有比賽那天有努力在消耗。
我覺得這模式符合很多台灣老一輩人的生活模式,前半輩子用力的賺錢累積,財富留到後半輩子才開始享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像爸媽這樣早早享受生活的,真的是異類。
天上的雲層飄的特別的低,很擔心它一不小心就塌了下來。
正逢全台灣的水庫都鬧旱災,各縣市開始實施限水,
可惜,滿天花蓮的雲,找不到漂到台中的路。
稻田在雨水滋潤下,快樂的成長,養活了島上的人們。
稻海是花東縱谷隨處可見的風景。
插在田裡的稻穗,散發著稻香,提醒著農民們該是採收的時刻。
收成後的稻稈,在富里農會前,編織成一座稻草動物園。
他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硬挺的站著,迎接遊客們的到來。
這些原本生活在不同時空、不同環境的動物們,在藝術家的規劃下,相遇在花東縱谷的夢境裡。疫情限制了人們遨遊世界的腳步,卻阻止不了人們的想像。
傍晚的鹿野,天上那片雲終於按耐不住,下了一場傾盆大雨,將熱騰騰的道路,沖洗得乾乾淨淨,為明天的自行車賽道準備一條美麗的公路。
今年的選手報到,不用像去年得填紙本切結聲明書,在手機上登錄勾選就算完成了。
113Km的選手會拿到綠、藍、紅三個大塑膠袋,分別是自行車換跑步,游泳換自行車,以及終點的衣物保管帶。選手們必須將轉換物資事先裝進袋子裡,然後掛在大會指定的轉換區架子上,這是51.5Km以下的賽事沒有的。
三鐵的配件非常多,有人注重舒適、美觀,有人講求成績,我則是力求精簡,一身樸素的三鐵衣穿到底。
藍色的自行車袋,裏頭裝有安全帽、號碼帶、襪子、鞋子、能量飲、毛巾。墨鏡、手套、防曬乳、袖套等小裝備我就省略了。水壺、內胎打氣筒與巧克力棒直接掛在自行車上。
綠色的路跑袋,放著鞋子、襪子、帽子、能量飲、毛巾、凡士林。
比賽前一天就要繳交自行車與藍綠轉換袋,
整個會場,上千輛自行車整齊排列,像是在逛自行車博覽會,一台比一台豪華、新穎,讓人目不轉睛。如果一台以平均十萬元估算,會場內一千台車,總合就有一億的價值,難怪進出大會都要求拍照存證。
陪我上場的,依舊是那部曾經上過武嶺的捷安特TCR1。
雖然只是台便宜的二手公路車,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由於今年很晚才決定報名賽事,只剩離會場較遠的住宿選擇,
歐遊國際連鎖精品旅館有大浴缸可以賽後泡澡,又有車庫方便停車,成了很理想的住宿地點。
不像去年51.5Km的賽事,隔天半夜四點就要起床趕去會場,今年我和Ricky安穩的睡到早上六點,爸媽開車載我們去會場,接下來的時間,就看我們如何盡情揮灑了。


繼續閱讀......

2020 Challenge Taiwan - 準備2021 Challenge Taiwan - 吃飽喝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