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去台南、2022在台中跨年,2023當全國人民正走出疫情,四處呼朋引伴歡慶跨年活動時,派克猴子今年並沒有出遠門,三天的連假待在又濕又冷的台北,如往常般的上市場買菜、準時到健身房報到。今天上瑜珈課的同學少了一半,年輕妹妹們多半出遊去了,只剩下我們者些稍有年紀的長者,Melissa老師也是年輕妹妹,但特別來為我們上課,並且替我們這群始終鐵粉喝采,在2022年的最後一天,有始有終的一起揮灑汗水。
Polly知道我對燒菜小有興趣,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安排了堂精緻料理課程。三個鐘頭的午後時光,我們沉浸在食物的香氣中,看著新鮮的蔬果魚肉,經過雕琢、調味、火爐及烤箱反應後,變成桌上的一道道佳餚。對於從未接受正規烹飪訓練的我,看到料理除了營養、健康外的另一個價值 - 藝術。
大學的通識教育告訴我,學習任何技藝的第一步是懂得欣賞與品味。上桌的食物可以像連鎖店的中央廚房按照SOP精準的複製,也可以是街邊餐館按當季的食材、廚師的心情創造出來的作品。然而,當藝術為了商業服務,就多了層目的性,所以我一直認為出自自己或者親友之手的料理,是世界上最有誠意的食物。
今天上桌的菜色,是中式料理,食材都是市場或超市垂手可得的平價生鮮。就如同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通常也不是用昂貴的材質製造,而貴在巧於作者的構思與技巧。
在有限的時間內,要變出那麼多道菜,老師在講解時,很多步驟都是說概念性的觀念,調味佐料亦是根據個人口味可以大幅度的調整。
市面上很多現成的醬料和調理包,可以大大縮短烹飪時間,一樣能增加食物的層次。但高手總是喜歡從食材本身下手,也就是使用較健康的原型食物做烹調。時間反而成了烹調中最大的成本,而不是食材本身。
這些食材與調味料都是一般廚房所具備的,懂不懂搭配就端看個人本事了。而比例、添加順序以及料理時間的千百萬總組合,造就了不同的口感與風味,成了燒菜者最大的樂趣。
沒有所謂的黃金比例,每批的蔥、薑、蒜、辣椒、油品、就連鹽與糖不同廠牌風味也都不一樣。師傅能傳授的,就是一個概念爾已。
在製藥行業,講求的是療效與安全一致性,所以產品批次間必須講求高度一致性。從原料來源、品質控管都非常的嚴格,不能隨意換料,添加量更是要講求精準,完全按照SOP執行。製程參數在研發過程,每一步影響產品因素都徹底探討過,以求品質最高的再現性。
在製藥行業,講求的是療效與安全一致性,所以產品批次間必須講求高度一致性。從原料來源、品質控管都非常的嚴格,不能隨意換料,添加量更是要講求精準,完全按照SOP執行。製程參數在研發過程,每一步影響產品因素都徹底探討過,以求品質最高的再現性。
燒菜剛好相反,今天想吃鹹一點、明天想吃甜一些,有時候想吃清淡,有時候想嘗試新配料。單一食材與佐料來源,不但無法達到均衡飲食,也少了飲食的樂趣,畢竟人類不是機器,也不是被眷養的動物。
盛具器皿與擺盤是烹飪的一環,根據食物色澤、軟硬特性,選擇不同的呈現方式。
盛具器皿與擺盤是烹飪的一環,根據食物色澤、軟硬特性,選擇不同的呈現方式。
與烹飪一樣,擺盤講藝術,沒有SOP或公式。
鶯歌瓷器街的器皿物美價廉,可惜家中廚房太小,無法收納大量不同的盛具。
小時候讀書,只知道要應付考試,能得分就好,到了大學,開始學習知識背後的邏輯,而後融會貫通,研究所後練習將既有的知識,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出社會後,將創造力運用在產品開發上,從更多方位思考設計手上的專案,也就是現在在做的事情。
小時候吃飯,只求吃飽,長大一些後,開始注重美味,年紀在大一些時,將健康因素納入飲食考量,接著開始著重飲食環境與氣氛。而經常下廚的我,現在會去研究從食材到上桌的這段過程。
不難發現,我的成長,是從稚時的目標導向,演變到獨立思考後的探索取向,以及到現在的過程思索。
可能有人認為,食物吃下肚之後,不都一樣稀巴爛,何必金雕細琢。
就像北高搭高鐵兩小時可以到達,為何還是要試著花一整天騎自行車折磨。
登山、旅行、三鐵,終點都在已知的彼方,說穿了,我們都是在享受到達終點前的這段歷程。
或許有一天,你也會恍然大悟,我們來到這世上的目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將上天給我們的幾十年光陰,在抵達終點前,快快樂樂地用完。